新华网 正文
北京: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聚焦精细化
2020-07-08 07:28:40 来源: 新京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街巷长、小巷管家、街道责任规划师谈街巷整治:环境整治不能“涂脂抹粉”,一定要符合居民的想法

  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聚焦精细化

  北京为大城小巷“美颜”,2017年开始的首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刚刚“收官”,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就已提上日程。前一阶段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遇到了哪些问题?啃下了哪些“硬骨头”?如何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对于新一轮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有哪些建议和期待?围绕这些问题,洪娟、马榕等街巷长,齐宝山、隋淑敏等小巷管家,以及惠晓曦、田申申等街道责任规划师接受了新京报专访。

  1 小巷管家、责任规划师投身环境整治行动

  新京报:如何参与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行动中,担任小巷管家、街道责任规划师等职务的?

  齐宝山:我70岁了,在东城区礼士社区做了好几年志愿者,3年前社区又聘任我当小巷管家。我打心里愿意干,为街坊邻里做点服务。当小巷管家,身体也健康了,平常巡逻就相当于健步走,走的过程中发现有什么问题,就及时拍个照片上报。我们志愿者现在每天固定四个小时值班,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2点到4点。最近推广垃圾分类,又加了4个小时专班,早上7点到9点和晚上6点到8点,跟着垃圾车检查垃圾分类的情况。

  惠晓曦:我是东城区东四街道和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2017年东城区启动“百街千巷”行动的时候,需要专业人士在历史街区风貌保护方面把关,就找了我们这些责任规划师,主要帮街道做一些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和把关,增强城市建设方面的技术力量。

  田申申:我是在广内街道长大的,后来到国外留学,学习建筑和城市规划。回国后做过建筑师、城市设计师,也做过房地产,后来担任了西城区政协委员。2015年,西城区政协建议政协委员下沉街道,我就主动回到了广内街道,看到槐柏树街那些树,一草一木都能让我回忆起童年最幸福的时光。但是,当时感觉广内街道变得“衰老”,我希望广内能“青春永驻”,就想做一个系统化的城市更新。我的团队做了208页的《城市街区整理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探索——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街区整理计划》,启动了广内街区体验馆项目。2017年,首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出台,西城区最早提出来每个街道要做街区规划,要有规划顾问,我就开始担任西城区广内街道责任规划师。

  2 环境整治行动起初遭遇个别居民不理解

  新京报: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行动启动之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洪娟:我2017年4月开始担任善果胡同街巷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了文明街巷理事会,然后马上召开了第一次胡同议事会,听取党员、志愿者和楼门院长的意见,请大家支持我。可是第一次开会,我就有点蒙。我还没说下一步要做什么,居民们就提出了两个难题:胡同里的华星大厦舞厅噪音扰民问题和洗浴中心的安全隐患问题,说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什么街巷整治都别谈。居民们是担心我们走形式。

  隋淑敏:小巷治理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做法大家没有马上接受,比如安花墙。有人就很强势地说不行,觉得占用了自己家的地儿。即使我们一趟一趟地劝说,还是有人不愿意。

  马榕: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拆除胡同内居民自建的违建。2017年我们街道成立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办公室,我除了担任铺陈市胡同街巷长,还被抽调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办公室工作,处理过多起违建拆除。何家胡同一位岁数比较大的阿姨,身患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由于家离公厕比较远,就在住宅边上盖了一个卫生间,属于违建,必须拆除。我们走访了多次,阿姨不理解,认为自己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盖违建,能不能考虑不拆。

  3 以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

  新京报:那么如何打开街巷环境整治的局面?

  洪娟:解决舞厅和洗浴中心这两个问题难度不小,比如舞厅有正规经营手续。我协调办事处,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研究,一次次和产权方及经营者沟通,最后大家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由街道来接手租赁,将经营用房建设成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供居民休闲娱乐。舞厅的问题解决了,反映大、存在安全隐患的洗浴中心也关停了。居民们拍手叫好。

  隋淑敏:我们先给同意的居民安上花墙,刚开始不愿意的人过来一看,这花花草草弄得还挺好看,也开始松口了,到最后大家都接受了。

  刚开始做小巷管家的时候,是有人不理解。其实我们就是为了美化社区环境,让大家住得更舒服。经过一段时间,老百姓看见我们确实在干实事,也慢慢理解并且配合我们工作。

  马榕:其实拆除违建只要以帮助百姓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就能取得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就像那位阿姨,因为行动不便,不得已盖了一个卫生间,我们拆除违建的同时,就必须考虑怎样满足她的基本生活需求。她的住宅是公房,走访后发现,房子其实已经属于危房,墙体是老南城特有的碎砖墙,比较危险,我们找来房管所等相关单位,2017年先将墙体做了加厚处理。2019年开始翻建,请街道责任规划师对住宅格局做了一个合理安排,将卫生间安排在了住宅里面。房子翻建了,还有了新的卫生间,这个阿姨很开心,后来就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4 议事厅、花友会、自管会多种方式带动居民积极性

  新京报:在街巷环境整治过程中,如何发挥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洪娟:街巷长要敢于碰硬,解决居民们反映的突出问题,把硬骨头啃下来,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善果胡同的舞厅问题解决之后,小巷管家贾阿姨抱着我说太好了,解决了多年的大难题,以后我要好好协助你。

  环境整治一定要符合居民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有一个社区通议事厅,发了个通告招募居民自愿认养胡同里的花草,大家很踊跃,葫芦架就被一层的居民自愿承包了,负责养殖绿化。

  隋淑敏:以前我们小巷有个花友会,现在里面的成员基本都是小巷管家的志愿者,我们没事儿就会去巷子里打扫一下卫生。有的居民看见我们在做这个工作,也报名成为小巷管家的志愿者,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更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一方面大家有事干了,另一方面也美化了环境,让大家住得更舒服。我发现,自从参加了志愿活动之后,大家的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

  齐宝山:我们小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组织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自管会,现在每年还在增加。比如停车管理、文化活动、慰老服务等等,每个自管会都是居民自愿参加,针对这些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有什么事儿大家伙商量商量,对老年人来讲是一件高兴的事儿。身体好了,又把事儿办了,把咱们社区活动搞好了,何乐而不为?

  5 像绣花一样开展胡同“微更新”

  新京报: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过程中,啃下了哪些“硬骨头”?

  隋淑敏:我们这边胡同特别多,大家住得也比较密集,所以难免有乱扔乱放的情况。刚开始只能以教育的方式沟通,有时候碰上不服气的人,也不会和他吵,好言相劝。大家都是老街坊老邻居,还是不好意思驳面子,基本上都是这次说了,下次就注意了。

  齐宝山:现在垃圾分类是我们小巷管家的一个重点工作。去年北京开始推广学习,居委会专门带着我们一帮志愿者先学,再去引导大家。学起来其实并不太难,重点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尤其是厨余垃圾,要培养大家的习惯。

  洪娟:从2017年底开始,善果胡同试点“微更新”,从居民身边需求入手,开展不大拆大建、资金小、规模小的改造。短短大半年,增添了“空中花园”“美丽棋园”“动力广场”“阳光温室”4处风景。比如胡同公厕,我们调查居民需求的时候,发现厕所后边虽然又脏又乱,可不少老人就喜欢凑在那儿打牌,从自己家搬来旧沙发旧椅子,一坐就是半天。我们干脆就在厕所后边建起凉棚、种植植物、摆放下棋用的石墩和桌子,厕所后墙上安了一排镜面不锈钢,原本逼仄的空间在镜面的反射下,变得又豁亮又宽敞,初来乍到的人,谁也想不到墙后头竟然是公厕。

  最难的是最初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不过局面打开之后,现在最难的不是动员居民参与的问题,而是停车难。现在几乎家家有车,老旧小区停车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比如善果胡同,大概只有20个车位,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去年我们街道启动老旧小区停车治理,规划车位,跟居民沟通征求意见。老旧小区停车问题必须整体一起做,整合资源,引入第三方物业公司,由专业人员负责停车管理。

  田申申:遇到过的最大困难还是“微更新”。“微更新”像绣花一样,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里面既有设计创新,也有制度创新,很多时候需要突破,坚持下来并不容易。善果胡同开始试点“微更新”,因为之前没做过,有的老百姓不认可,比如改造车棚初期清理废弃车,有的老百姓就想报警。我们反复和老百姓沟通,描述改造之后的愿景,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发挥了很大作用,很会做居民工作。当我们“微更新”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居民们就说,要知道改这么好,我们早就支持了。

  6 街道风貌整治尽量不留下修补痕迹

  新京报:3年来,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隋淑敏:改造院子的时候,有一家我印象特别深刻,不管你怎么说,他都不同意别人动他们家的台阶和院子。我们和社区负责人一趟一趟地上门沟通,带着他去其他改造完的小巷参观。他家院子坑洼不平,晚上走路不方便,我们就站在他的角度,告诉他院子改得平整好看,对他也是一件好事,最后不知道跑了多少次对方才点了头。

  惠晓曦:当时我们去胡同里,发现前期的街道风貌整治留下了一些问题。可能一些施工队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考虑到整体形象的完整性,在临街的墙面上留下了一块块水泥的“小补丁”。我们不希望简单刷点东西或者贴些砖就行了,就想了一个方法,先找专门做古建的施工队,把以前补的材料剔掉一层,大概2-3厘米,然后用跟传统青砖同一种材质的青灰涂上,再按照原来的接缝画出砖的形状。当然,现在看还是有修补的痕迹,再过两年,慢慢染上时间的痕迹之后,可能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是一个折中办法,并不是很完美,但至少给大家一个导向:在进行修补的时候,我们会以比较谨慎的态度去做。

  田申申:广义街甲6号院里,原来堆满了垃圾和杂物。老人们拉着我的手说,垃圾和杂物占地方,让他们晒不了太阳。我们就把甲6号院“微更新”成了社区居民活动场所。竣工不久,一个冬日,我父亲想回善果胡同看看。那天天挺冷,但是阳光很好,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坐在原来堆放杂物的地方晒太阳,光线照在“善果”两个香槟色大字上,画面很美好,我爸看了也很欣慰。“微更新”刚启动时,有些居民不理解,但是随着工作的推进,老人们把我当成了晚辈,其他居民也把我当成了朋友。有一次遇到一个小男孩拉着小女孩跑到我改造出的活动场,说“去我家吧,我家有好玩的”,然后两人一起骑我设计的小马玩具,我当时真的特别感动。我是广内街道的女儿,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哺广内街道,很幸福。

  7 街巷整治不要做“涂脂抹粉”的加法

  新京报:过去的三年,有哪些感受和经验想要分享?

  惠晓曦:在街巷整治中,要尽量做减法,不要做“涂脂抹粉”的加法。设计中尽量不要有过度装饰性的东西,还是要恢复原来老北京胡同灰砖灰瓦的淡雅状态和那种安静的氛围。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改善居民生活。比如设置一些无障碍设施,增加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在公共空间做些口袋公园,添置休憩的椅子。老年人没事儿可以坐那晒晒太阳,这些改变居民都是比较欢迎的。

  胡同不是做实验的场地,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改造对象,更多的还是去保护和改善它。整体来看,背街小巷改造有两个最主要的目的,一个是维持传统,既然划成历史文化街区了,传统风貌一定要尽力保护传承下来;另一方面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尤其是常住居民,要考虑到整体居住条件的改善。

  田申申:街巷整治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是“系统”。做任何事都要深谋远虑,把基础功课做扎实。这是我在位于广内街道的北京小学上一年级时老师教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把所有能做的功课做足。

  马榕:我的切身感受就是街巷长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让我们机关干部走到街巷中,跟居民们打成一片。原来对辖区里的胡同一点都不熟悉,2017年夏天,用两天时间把88条背街小巷全部走了一遍,心里才有了底。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清楚应该怎样跟居民打交道,进门就谈政策,谈拆违等硬性要求,不被居民理解和接受,效果并不好。后来跟着老科长走访了几次,才明白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拆除一处违建,先期工作经常需要两三个月,要先跟居民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比如,因为什么原因盖了违建,生活中有哪些困难。有的居民对政策不了解,是不是街道有些政策没有享受到?跟居民们熟悉了,特别是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工作就容易展开了。

  8 文明街巷创建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新京报:《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已于今年4月出台,对于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隋淑敏:这两年,北京老城保护推出了“共生院”,不但留住了老北京胡同的格局、肌理,还为老城区注入了新活力。现在好多人都盼着像推出“共生院”一样,加快改造一下平房院,让大家住得更舒服,胡同也变得更加漂亮。

  田申申: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我会继续参与。我现在是几个街道的责任规划师,接下来的三年,居民期望值高了,也会涌现出新的需求,我们的压力会大一些,但是城市有美好业态和面貌,人民有获得感,我就特别有幸福感。

  马榕:作为北京中轴线南段不可忽视的节点,天桥地区藏蕴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我们天桥街道正在把紧邻南中轴的胡同——九湾胡同、鹞儿胡同、留学路胡同、铺陈市胡同等,打造成老北京建筑“活态博物馆”,作为天桥文化探访路径。这些胡同保留了很多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的历史遗存,胡同肌理保存完整。

  这些胡同的环境整治,我们将采取最小干预的方法进行修缮,聘请有资质的古建修缮队伍,采用磨砖对缝等传统方式恢复原有建筑的风貌。

  同时,文明街巷的创建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居民、商户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人文目标。特别是天桥街道,作为紧邻中轴线的街道,更要留着北京的乡愁,擦亮古都金名片。(首席记者 王姝 记者 倪伟 黄哲程 实习生 刘曼曼)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盛装起舞 好戏连台
盛装起舞 好戏连台
青海:巧手绣香包 浓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绣香包 浓情迎端午
朱鹮栖息地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扩展
朱鹮栖息地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扩展
夏日古镇风光美
夏日古镇风光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208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