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河口古镇涌新意
2020-07-18 11:53:0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兰州7月18日电 题:河口古镇涌新意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张玉洁、王朋

  黄河水浩荡,“左公柳”茁壮。家门口的风光不变,可在店主张国全眼里,河口镇的新意却越来越浓。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1)河口古镇涌新意

  这是6月24日在兰州市西固区拍摄的河口古镇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河口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因为历史悠久,一直被当地人称为“河口古镇”。张国全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左公柳农家院”。“今年受疫情影响,短途游火爆,我们的生意还不错。周末从早忙到晚,最多时候一天食客有二三十桌。”他说。

  说起河口古镇的历史,张国全口中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河口古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是兰州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交通要道。过去黄河水运繁忙,河口古镇是码头,还有车马店,非常繁华。”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4)河口古镇涌新意

  这是6月24日在兰州市西固区拍摄的河口古镇景区一角。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河口古镇的“左公柳”也很有来头。清代名臣左宗棠来到西北,曾命人沿途种下大量行道树,这些树被后人称为“左公柳”。“相传我家门前的这棵大柳树,就是左宗棠部下途经河口时种下的。”张国全说。

  河口因水而生,因水而兴。随着水运的衰微,河口的繁华渐渐落幕。张国全记得小时候每逢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外出谋生计,成为年轻人的选择。

  2013年,西固区政府启动了“河口古镇保护性恢复修建工程”。古城池、古民居、古码头遗址等渐渐“复活”。

  看准了发展旅游的机遇,张国全在自家老宅建起了古镇第一家“农家乐”。

  “从最初没装潢的毛坯房,到现在有模有样的两层农家小院,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夫妻店’忙不过来,我们又请了1个厨师、3个服务员,去年收入有10多万元。”张国全说。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6)河口古镇涌新意

  在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的河口古镇景区的“左公柳农家院”,老板张国全(右)在厨房忙碌(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在张国全看来,古镇“重生”不仅打造了“甘肃第一海关”等特色院落,还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质量。

  “旱厕改成水厕,这对开店太重要了。不少游客进店先看厕所卫生状况,再决定在不在这里消费。”

  2019年9月,大型激光水舞秀《记忆·盘古》在河口古镇试运营。“我们希望通过演出与篝火晚会,吸引更多游客来古镇体验周末‘夜经济’。”甘肃西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佳钰说。

  河口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徐英强介绍,今年3月以来,河口古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复工复产。目前,周内日接待游客3000人次左右,“五一”小长假日接待游客最多达到2万余人次,日均旅游收入60万元以上。

  河口古镇越来越有活力。张国全也盘算起了新的生意:“等明年经济宽裕一点,我还想建客栈。有特色、有品牌,才不会被淘汰。”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3)河口古镇涌新意

  在兰州市西固区,游客在河口古镇景区游览(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7)河口古镇涌新意

  这是6月24日在兰州市西固区拍摄的河口古镇景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8)河口古镇涌新意

  这是6月24日在兰州市西固区拍摄的河口古镇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5)河口古镇涌新意

  在兰州市西固区,游客在河口古镇景区游览(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9)河口古镇涌新意

  这是6月24日在兰州市西固区拍摄的河口古镇景区的“左公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乡村振兴·图文互动)(2)河口古镇涌新意

  这是6月24日在兰州市西固区拍摄的河口古镇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纠错】 责任编辑: 王佳宁
加载更多
三门峡水库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三门峡水库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高校暖心毕业“寄”
高校暖心毕业“寄”
雨荷
雨荷
夏日林周风光美
夏日林周风光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625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