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9日电 题:“厕所革命”成为河套农民文明新风尚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村民欢迎……眼下,在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科技示范、群众参与下,“厕所革命”成为内蒙古河套农民文明新风尚。
盛夏时节,地处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水桐树村村民陈冬梅比往年轻松了不少,不再为88岁的婆婆韩金花上厕所问题担忧。她说:“过去我们在院里盖旱厕,婆婆上厕所不方便,尤其遇到刮风下雨更是愁人,总担心老人滑倒。今年6月底,家里建了水冲厕所,老人在屋里就能上厕所,既安全又方便。”
记者在陈冬梅家看到,位于墙角处的卫生间由铝合金隔断围挡而成,面积大约1.5平方米,安装有暖气片、热水器、冲水马桶等。陈冬梅告诉记者,今年临河区政府按照统一标准,给她家补贴2000元安装玻璃钢化粪池,配套建设排污管道等设施,自己只掏1000元就使用上水冲厕所。她说:“现在政府帮助解决了上厕所问题,我们的生活更舒心。”
与韩金花老人一样,白脑包镇永清村74岁的贫困户聂贵荣也用上了水冲厕所,这位独居老人不再因上厕所问题犯愁。聂贵荣说:“过去起夜到外面上厕所很不方便,现在走两步就能上厕所,既省事又干净卫生。”
白脑包镇党委书记杨根虎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全镇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民代表到样板厕所建设点观摩考察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厕所革命”。全镇前两年已改造1000多座厕所,今年还将改造2340座厕所,确保85%以上的农村常住户实现“厕所革命”。
与白脑包镇相邻的干召庙镇针对各个村的不同情况,建设室内水冲、室外水冲、双坑旱厕等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并结合扩大厕屋面积等实际需求进行改造,让农户使用更方便。“我们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厕所改造,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干召庙镇镇长李国庆说。
记者在以乡村旅游闻名的干召庙镇民主村走访发现,该村不仅已完成80%以上的农户厕所改造工作,还建设15座公厕,进一步改善广大村民和游客如厕环境。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说:“我们逐步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并配备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农民厕所粪污缺乏清掏处理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对厕所改造工作的满意度。”
据临河区农牧局副局长何忠萍介绍,在实施“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当地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推广污水无动力处理、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杜绝随意倾倒粪污现象。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