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山西“新农人”的四张拼图
2020-07-29 07:19:39 来源: 光明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懂科技 眼界宽 有想法 够时尚

  山西“新农人”的四张拼图

  7月中旬,记者来到山西采访。采访中,很多农民朋友,不仅无意中“露了富”,而且言语中透着自信。这多少有些颠覆人们对传统农民的想象与认知。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农民?带着好奇,记者走访了山西九个地市的十几个村子,试图完成对山西“新农人”形象的认知拼图。

  懂科技:农民当上技术主管

  小麦、玉米、蔬菜……说来也奇怪,过去这些年,太谷县白燕村的范红海种啥成啥,产量还总比别人的高。

  范红海的秘诀是科学种田。一有时间,他就翻翻书看看报,遇到有用的知识技术,就记在小本本上。8年前,当地成立农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花卉和树木的育苗。由于会种地、懂技术,范红海获邀担任合作社技术主管。从那时起,科学种田由范红海一人的独角戏,变成了全体社员的大合唱。

  每天早上8点,范红海都准时出现在田间地头,从这块地到那块田,合作社1000亩的种植基地,他每天都要转一遍,随时随地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就像在工厂的车间上班一样。

  有的问题现场解决不了,他就回家翻书查资料,书上找不到解决办法,他就到市里、省城向专家请教,有时候每个月都要跑一趟省城,“农科院的大门,我闭着眼都能找到”。

  有一年春天,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的国槐树苗染上了尺蠖虫害。树苗的嫩叶一露头,就被吃得精光。农户照书上的方法喷洒农药,完全没效果。

  眼瞅着一年的心血就要葬送在虫害上,大伙儿心急如焚。范红海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要在尺蠖羽化成飞蛾前用药才有效果,而且当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尺蠖会停止羽化。他指导大家在气温较低的夜里和凌晨喷洒农药,一场前所未有的虫害风险被化解了。

  每逢农闲,范红海还会登台授课,跟村民们分享技术经验。2019年,范红海所在的白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

  眼界宽:让村里一半人开上小汽车

  “下一步,我们的花椒打算出口,首先会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听到眼前这位面庞黝黑的农民说出这话,记者们都觉得他在吹牛。

  说话者叫赵虎郎,是洪桐县曲亭镇下峪村村民。他没有理会大家不相信的眼神,而是一脸严肃地继续掰扯:“就拿东南亚国家来说吧,那里华人多,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中餐,做中餐就肯定需要花椒。再加上我们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到那里经商的、求学的中国人肯定少不了,你说他们炒菜怎能不需要花椒?”

  赵虎郎所在的曲亭镇是有名的“花椒之乡”。最近几年,每逢花椒收购季,椒农们无序竞争,商贩则趁机压价。外部市场花椒价格噌噌涨,可曲亭镇椒农们的收入却徘徊不前。

  赵虎郎眼光毒,看出了问题所在。他联合4个产椒村成立合作社,对各村的花椒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议价能力,当地花椒收购价,从之前的20元一斤被提高到如今的40元一斤。

  “光卖花椒太亏了,得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作为合作社理事长,赵虎郎比一般人看得远。可大家对他的提议不太热心。赵虎郎也没多解释,而是带领300多名合作社村民,把周围几个花椒主产区看了个遍。人家的花椒深加工带来的巨大附加值,让村民们全都转变了态度。花椒粉、花椒油、保鲜花椒等一系列花椒产品纷纷推出,花椒产业链被不断拉长,椒农们的腰包也随之鼓起来。

  “四五年前,村里只有两家人有车,现在一半的人家都开上了小汽车。”赵虎郎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汽车数量情况,描述村民生活的变化。

  有想法:95后大学老师辞职回村开网店

  95后女孩王亚妮,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白衬衣搭配黑西裤,让她看起来不像农民,倒像个都市白领。

  大学毕业后,王亚妮留校任教,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可时间久了,她便觉得没意思。一番考虑后,2019年7月,王亚妮辞去大学老师的工作,回到老家平顺县龙溪镇南坡村开起了网店。

  王亚妮的网店主要销售家乡特产黑小米。刚开始,村民不信任她,不愿给她供货:“你一个娃娃懂个啥?”王亚妮没灰心,拿出全部积蓄,用现金收货。货倒是收上来了,可销售却遇到了挫折。她没经验,村民送啥,她收啥。结果,寄出去的包裹纷纷被退回。

  那次挫折,让王亚妮意识到,农产品也要有严格标准。她承接了村里的合作社,跟农户签订协议,要求他们全部使用农家肥,按统一标准供货。为了形成品牌,她还注册了商标“南坡绿”,重新设计了产品包装,并对店铺进行了升级,让页面更加吸引人。

  很快,订单重新飞奔而来。到今年7月,她去年收购的黑小米已全部售罄。为了备下半年的货,王亚妮今年流转了200亩土地,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按标准种植。

  如果不辞职,王亚妮工作之余,可以看看电影、逛逛街,完全不用像现在这样为把控货物质量整天在田间地头转悠,为卖货整天在直播间吆喝。

  “后悔吗?”记者问。“一点也不后悔。”这位不到26岁的姑娘笑了笑说,“会辛苦些,但我的小店,把山沟沟里的乡亲,跟外面的世界连接到了一起。”

  够时尚:村里建起了“798”

  这次在山西采访,各地的农民朋友,跟记者进行交流,大都讲当地方言,汾阳的贾家庄是个例外,从村干部到普通村民都说普通话,显得格外不一样。

  贾家庄是个老典型。但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村里的高耗能企业陆续关停,先进村又一次站在了该往何处去的十字路口。这时,邢万里、范玖深等村里的年轻人开始登上引领贾家庄转型发展的舞台。

  一次出差,邢万里接触到拓展培训项目,暗自忖度:是不是可以将其引到贾家庄?“那可是文化产业,咱们农村搞那玩意儿能行?”村里人对这个新项目并不看好。

  “赚了算村里的,赔了算我个人的。”27岁的邢万里对大伙儿郑重承诺。大家被他说服了,生存拓展项目成功落地。此后,民俗文化园、农耕体验园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贾家庄成功变身为文化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村里的“钱袋子”特种水泥厂关停。邢万里和他的团队,又一次顶着压力,把管网层叠密织的老旧厂房,成功改造成类似北京798那样的工业文化创意园。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来到这里,在老旧厂房中,建起了“贾樟柯艺术中心”“贾樟柯种子影院”,每年举办“86358电影短片周”,吸引了大量海内外青年电影人欢聚于此。莫言、余华等文学大咖也来到这里,每年一次的“吕梁文学季”品牌被树起,开启了“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2017年底,邢万里当选为贾家庄村新一届党委书记,与另外八位年轻人组成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这次采访,人称“秀才”的新任村委会主任范玖深,亲自为大家讲解。“村里一年要接待200多万游客,普通话讲不好不行啊。”他摆摆手笑着说道:“以后要是外国游客也多起来,说不定我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文哩!”

  (记者 韩业庭 杨珏 李建斌 光明网记者 邵绪楠)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加载更多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彗星与巨石阵
彗星与巨石阵
嘉陵江边的“城市阳台”
嘉陵江边的“城市阳台”
探访元上都遗址
探访元上都遗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12629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