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为什么是宁夏
2020-08-04 16:46:34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推进的初衷最重要一点在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切断贫穷代际传递。

  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AR增强虚拟现实体验课程

  2月29日,一辆悬挂“复工复产专用物资车”条幅的货车飞驰近2000公里,到达银川高速收费站,受到了银川市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警车开道护送,以最快速度保证车上物品——300余台计算机设备直达使用单位。这是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局为保障线上教学而紧急采购的电脑设备。

  “一个平台”保障全区学子共上一堂课,即便是深山里的娃也一个都不落。这几年,在全国教育领域鲜有“存在感”的宁夏一直在默默发力,2018年7月,宁夏获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作为宁夏‘互联网+教育’首批试点学校,兴庆区回民二小教育集团通过统筹规划线上教学,规范优化直播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家校沟通联合等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实现了7500多名学生线上学习。”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校长黄莉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个平台”意义重大

  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为什么是宁夏?

  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索峰打开宁夏教育云平台,给出了答案。“这是全国首个以省级为单位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云平台。”索峰介绍,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宁夏所有学校都在这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避免了重复建设,打破了各自为战导致的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应用孤岛,全区的联通为探索省级“互联网+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

  “自‘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等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工程项目,使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建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有利于解决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实现西部教育‘弯道超车’。”

  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由自治区统一规划建设、服务、运营、应用的教育云服务体系,实现全区所有学校和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交流互动。

  如今,全区3439所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网络,80%的中小学校覆盖在线课堂,99%的教师和85%的学生在宁夏教育云上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100%中小学校开通了学校机构空间。

  王建平告诉本刊记者,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首要解决的是硬件建设。一年多来,宁夏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基础网络建设,推动三大基础运营商注资改造网络基础环境,全区学校互联网宽带接入从不足50兆到现在100兆以上达100%,200兆以上达9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60%。

  数字校园覆盖率也从2018年的10%提升到66%,部分学校建设了虚拟仿真教室、机器人教室、人工智能教室、创客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功能室,实现了教学基础条件从传统黑板到触摸大屏的历史性跨越。

  疫情防控期间,宁夏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依托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搭建“空中课堂”,为全区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全体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

  “开展空中课堂线上教育既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也是对示范区建设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全面检验。”王建平说。

  “发起一场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变革”

  硬件建设逐渐完备后,如何避免硬件成摆设,提高教育云平台的利用率,通过一块屏幕真正实现改变学校课堂,改变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对宁夏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走进银川市兴庆区回民二小的教室,会发现教室设置不同于普通小学:每4张桌子摆在一起,桌子上放有号码牌,学生们面对面坐着形成小组,有组长、记录员、声控员、监督员。

  从2014年起,回民二小先后建成和使用未来课程中心、智慧魔方科技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实验中心,五年级12个班全部建成智慧教室,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终端。空间有了,技术有了,教师也培训了,但是校长黄莉期待中的变革还没有发生。

  硬件搭设起来,黄莉要求全校教职工们开阔思路,探索建构一整套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匹配“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发起一场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变革”。

  回民二小开始利用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模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线上通过宁夏教育云平台,让教师参与当下最前沿的教育技术培训,与名师、高校团队零距离接触;线下通过组织小规模的,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解决教师在线上培训中有疑惑的地方,“培训-学习-检测-教研-应用”一条线,将新技术、新应用植入课堂,真正做到让技术变革教学。

  “在这样的培训模式运作下,原本自认为专业发展没有上升空间的教师,借助技术找到了新的专业生命力。”黄莉说。

  教师马晓海课前发给学生们的“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知识载体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回民二小设计开发的4A智慧课堂,通过Advance(任务设定)→Awareness(问题意识)→Activity(探究活动)→ Assessment(评估检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互教、小组讨论、质疑问答、提醒启发等合作性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信息技术给了我们审视教学的新视角,给了教师更宽广的教学创新平台,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和‘因材择学’。”黄莉说。

  技术催生的课堂变革同样发生在银川十五中,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打破了学生自主预习后教师手工批阅反馈不及时、效率不高的困境;课上,教师依据学情检测大数据,有针对性地靶向教学,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同时借助教学助手、移动讲台等技术,小组合作、展示探究有了更多可能;课后,同步录制的授课微视频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学生评价不再单一,变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学情评价等综合表现评价。

  在技术的驱动下,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以校本“讲学稿”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教学模式。

  “推进‘互联网+教育’,本质上就是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方法推进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变革,创造教育新业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黄莉说。

  2月17日,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教师杨玉燕在录制“空中课堂”四年级英语课程(杨植森/摄)

  1+N宁夏抗疫“在线教学”模式形成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推进的初衷最重要一点在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切断贫穷代际传递。

  宁夏银川二十一小学校长马恒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正是互联网,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了每一所薄弱学校,让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马恒燕所任职的银川二十一小学是宁夏“互联网+教育”标杆校,一批应用成果从这里走向全区。据马恒燕介绍,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银川二十一小学校集团负责带动14所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学校通过互联网开展在线课堂直播、教研、培训,把录制好的音乐、美术、体育、科学课推送给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解决了贫困地区学校文艺、科学等科目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

  大山深沟里的西吉县震湖乡李章小学,前几年,生活和教育的双重贫困导致全村学龄儿童家庭陆续外迁求学。这个学期,全校只有四个年级8名学生。此次“空中课堂”学习期间,当地教育部门通过给8名学生配备电视、电脑或手机等终端,使他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在宁夏教育云平台上反复回看教学视频,足不出户与400公里之外的银川小学生共上一堂课。

  宁夏22个县(市、区),各市、县(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如何保证那些贫困家庭孩子通过“空中课堂”与其他学生共上一堂课?各地都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方案。

  例如,西吉县摸底调查每位学生居家学习条件,联合有线电视公司、电信部门维修有线电视系统向学生提供专用定向流量包每月60G,保障每一个孩子能看到“空中课堂”。

  金凤区专门成立“空中课堂”技术及后勤保障专班,负责保障各所学校在线互动课堂直播教学、课堂视频录制、指导录课老师剪课、传课等其他技术保障工作。

  经过此次“空中课堂”实验,形成了具有宁夏特色的“1+N”在线教学模式。王建平告诉本刊记者,“这充分体现了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长效机制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建设一个互联互通、支持服务教育教学的统一大平台、开通一条通畅各类学校的信息高速公路、打造一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队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宁夏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相对突出,在宁夏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有利于加速破解城镇挤、农村弱、择校热、学生负担重、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可行解决方案和创新实践案例,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王建平说。记者张静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萌萌
为什么是宁夏-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632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