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杨宗泰告别“煤油灯”
2020-08-10 16:36: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西宁8月10日电(记者李占轶)坐在新房里的电热炕上,杨宗泰依然时常会想起曾经没电、没自来水、点煤油灯的日子。

  杨宗泰今年43岁,他和家人过去生活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青根河村。那时候杨宗泰一家住在山沟里,黢黑的煤油灯照不亮高原的夜晚。他常常坐在昏暗的帐篷里愁生活窘迫、愁孩子上学太远。

  “家里只有五六头牛,我和妻子也没有技能,一年下来收入不到一万块,没用过自来水,全村生活条件都很差。”杨宗泰回忆说。

  青根河村并非个例。兴海县平均海拔4300米,多数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各项基础设施薄弱,住房条件恶劣,人畜饮水困难,脱贫攻坚难度大。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那就搬。

  兴海县整合各类资源、筹措各项资金,投资21016.5万元在县城打造了海南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

  2017年以来,包括杨宗泰在内的全县853户农牧民群众“没花一分钱”陆续搬进新家,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兴海县利用产业发展资金自主发展,依托公益性岗位持续保障,在安多民俗文化村累计安排草管员、护林员300名,人均年增收2.16万元。

  走进安多民俗文化村,道路干净整洁、新居整齐划一,到处都是新生活的气息。

  杨宗泰的新家80平方米,院里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那是他2018年当上“脱贫光荣户”的奖励。屋子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你看,这电视、微波炉、自来水,炕还是电热的呢……”杨宗泰环视着家里的一切,脸上挂着笑。

  “穷日子一去不返了。”杨宗泰说,现在他不仅有草管员的工资,还有禁牧补贴收入,去年贷款买了40头牛,2019年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杨宗泰感慨道。

  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宗孝告诉记者,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通过推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引导移居牧民发展其他产业,减少了因放牧对天然草场植被的破坏。

  “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的同时,在山水上也做出了文章。如今,全县天然草原植被逐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梁宗孝说,村里正计划打造乡村旅游业和藏药材种植基地,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搬进新家时,煤油灯被杨宗泰扔掉了,因为“再也用不上那东西”。一同告别的还有过去的生活。

  不久前,杨宗泰的儿子在西宁开了一家服装店,他本人则当上了安多民俗文化村管委会主任,每天过得很充实。

  “扶贫政策就像阳光一样,把家里照亮了,也把大家的日子照亮了。”杨宗泰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加载更多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非遗入校园 假期亦快乐
非遗入校园 假期亦快乐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彗星与巨石阵
彗星与巨石阵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634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