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脱贫一直是各贫困地区追求的目标。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一些地方为迎接脱贫验收,盲目拔高脱贫标准,有地方甚至用乡村振兴典型村的目标来要求扶贫干部。由此滋生出的一些怪象、暗藏的一些隐患,亟待严格遵照中央所定扶贫标准加以破解。
既要帮忙增收入,还要帮助搞卫生
“贫困户家里不干净要被批,家里漏水也要被批。”华南某驻村干部最近对半月谈记者说,上级部门要求对已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居家环境进行改善,但受贫困户自身因素影响,工作很难推开。
一些贫困户因为自身懒惰,不愿意搞卫生,工作组只能不断动员这些贫困户。有些贫困户被动员了很多次,卫生环境没有变化,还反倒一脸嫌弃,认为扶贫干部常去家里,打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除了打扫卫生,还得给贫困户买家具。“不能走进贫困户家里发现空荡荡的。这主要是为了响应领导的调研要求。”南方地区一位扶贫干部说,最近他们花了4万多元帮村里贫困户买床、买沙发、买碗柜,以提升贫困户的家居生活环境。因扶贫资金不能随便使用,这笔钱就从驻村工作队的办公经费和党群经费中出。
在西部某省,农村饮水安全的标准是“1135”,即在水质可靠前提下,老百姓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1000米、垂直高度不超过100米,每人每天用水量不低于35升。
半月谈记者在该省某县了解到,当地属高海拔山区,山高坡陡,许多地方找不到水源点,只有靠天吃水,因此建设小水窖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其中某村目前有700多个小水窖,户均在2个以上,能够达到饮水安全标准。但村里最近又实施了一项城乡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家家户户要通自来水。“本来编制的饮水补短板项目是今年一年实施的,但为了迎检,领导要求半年做完。”项目负责人表示压力很大,只求不被问责就行。
盲目对照、层层加码
事实上,脱贫目标拔高,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之前贫困地区就出现过看病过度兜底等做法,引起上级部门高度重视。为什么脱贫攻坚收官之际,仍有不少地方出现拔高目标的现象?
“最近有相关部门到村里检查,指出贫困户家里卫生环境差、生活用品不全、厕所不达标,要求我们整改。”华南地区某扶贫干部说,有的检查部门其实自己都没有搞明白脱贫的标准是什么,只是拿着当地典型村的标准要求该村也要达到同样标准。
这位扶贫干部介绍,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这些典型村引来了更多的帮扶资金,早已远超脱贫标准,有的甚至已达到乡村振兴典范标准。
今年受疫情影响,前期很多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在中部某贫困县,一些边远山区因为还没有4G网络信号或信号较弱,不少家长很有意见,“天天都在喊扶贫,连个网都没弄好”。对此,一名干部回应,当地去年就已通过了省级脱贫攻坚考核评估,村级网络是能够达到脱贫验收标准的,但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不过只要有投诉,政府都十分重视,努力协调运营商解决,“有时候翻山越岭,只为给一两家人拉光纤”。
此外,不少扶贫干部反映,目标拔高的背后,也有层层加码的原因。“地方负责人拔高目标,是担心目标定得低,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打折扣的情况,导致目标完成得不实。”一名扶贫干部分析。
高质量脱贫不能盲目拔高标准
“面对脱贫攻坚倒计时的紧迫压力,一些地方干部心态过于急躁。”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位县扶贫办主任说,有的地方为出成绩,想着一步到位,从而导致盲目拔高标准,甚至不惜打着脱贫攻坚旗号大举借债。
部分扶贫干部分析认为,高脱贫目标,一定程度上是高质量脱贫的体现,但是不能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拔高,特别是将乡村振兴的目标愿景与脱贫攻坚考核简单挂钩。
西南地区某深度贫困县驻村干部认为,脱贫标准就是“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中央定的标准。但我们国家地域辽阔,要在紧扣国家标准、聚焦核心指标的前提下,量力而行。
具体而言,在有些深度贫困地区,本身有很多欠账,要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地方自身没多少财力,只能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有的地方条件好一些,已经脱贫的,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效;还有些地方,有剩余帮扶资金的,可以再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不少扶贫干部认为,要按照“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求,及时对重点对象实施救助,扶持措施也要动态监管,避免过度扶持和扶持不够的问题。(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5期)(记者 李雄鹰 向定杰)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