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98天的救治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79岁的马奶奶成功脱离体外人工膜肺(ECMO),从北京地坛医院康复出院。图为出院当日,马奶奶向医生献花表示感谢。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对大多数人来说,医师既是迎接我们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人,也是穷尽所有努力后、不得不送我们离去的最后一个人。人生漫漫,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除了亲人,便是由他们相伴走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对医师角色最精准的诠释。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为386.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
尽管面临的病患人数庞大,但数据显示,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以来,我国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基于特殊背景,今年的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人们不会忘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履行挽救生命、护佑健康的神圣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这个专属于医师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他们,尽可能理解白大褂下的百味人生、酸甜苦辣。
白衣执甲 逆行而上
“他是您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职责必须要这样做,怎么可以逃避呢?多多理解他,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父母的宝贝孩子,他们更危险更辛苦。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战胜这个病魔,平安回来,还世界一个安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的姐姐发送的这条短信,为弟弟赢得了八旬母亲的理解。
就这样,大年初一,黄院士带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临床医护人员等组成的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乘高铁赶往武汉。
两天后,同样专注于中医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飞赴武汉的途中,心绪难平,写下《菩萨蛮·战冠厄》:“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悌……”
初到江城,疫情肆虐的景象让张伯礼十分揪心。尽管没有有效药物、没有疫苗,但是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正是应对时疫的良方。他建议借鉴古法中药漫灌,一共发放60多万人份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
而他自己,却在抗疫期间因过度劳累导致胆囊炎复发,不得已摘除了胆囊。72岁的他不以为意,还打趣说这是同武汉“肝胆相照”。
作为一名传染病专家,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比任何人都清楚,前面有风险。“但是我们不往前冲谁往前冲?只有我们搞传染病的冲锋在前,大家才会一块往前冲。只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把防护措施做到位,是可以预防被感染的。”
越是高明的医生,越了解医学的局限,也越注重激发病人自身的求生欲。院士们在病区巡查时,大都有个习惯,就是握着病人的手,鼓励他们“你放心,要挺住,你会好起来的!”有位病人康复后,回想起这段模模糊糊的记忆,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记得有位医生在耳边叫自己“挺住”,没想到居然是李兰娟院士。
近日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被人们视为“国士无双”。他强调严格防控,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彼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钟院士持续发声,传递着科学权威的最新论断,也帮助大家树立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的信心。自认为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35岁才走上临床道路的钟南山坚信,“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走出隔离病区,摘下口罩,脸上满是勒痕,乌青的眼圈藏不住坚毅的眼神……疫情期间,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带领60多名摄影师,多次进入重症病区,为4.2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一一拍摄了肖像。这个浩大的工程,被外界称作“为天使造像”,也让他们收获了4.2万多次的感动。
当被问起“谁是最牵挂的人”,令拍摄者们颇为意外的是,很多医务人员点开手机照片表示,是那些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这才有了“最牵挂的人”系列作品中,医务人员在镜头前展示手机里的病患照片,勾勒出“当下最理想医患关系”的模样。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疫情是一场考验,在这场不容有失的战斗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在迅速成长为中流砥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医生张占国,早在抗疫初期,就主动报名要求上一线。他提出了三条理由:一是作为主治医生,他经验丰富;二是他还没有子女,可以全身心投入抗疫;三是父母身体都健康,还有一个哥哥,即使自己出问题还有兄长给父母尽孝。这份视死如归,正是一名年轻医生的勇毅担当。
健康中国 医卫护佑
从一名普通的肾病医生成长为国内知名专家,对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肾病中心主任程小红来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工作后他意识到,西北地区的肾脏病学科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瓶颈是肾脏病理诊断技术。
2003年,首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工作启动,他申报了业内翘楚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此后,师从著名肾脏病学家、时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谌贻璞教授。
在谌教授的安排下,他从实习医生做起,很快转为临床住院医生,接着又兼做科室秘书,负责疑难病症的会诊记录。由于白天忙,程小红只能夜里整理记录,常常熬到凌晨。这一年,他总共积累了1000多个病例,成为日后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程小红知道,这是导师在“关照”他,给他创造机会学习。程小红也遵照导师的要求,时常回想操作过程,推敲诊断思路,在脑子里一遍遍地“放电影”。
由于肾脏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为了明确病因病理、进一步确诊,这就需要肾穿刺进行病理诊断。程小红吐露了想学肾穿刺活检术的愿望,得到了导师的支持。
这项技术需要将穿刺针垂直刺入肾脏内2-3cm,从一团血管网中取出所需的肾组织。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时间紧迫,为了找到手感、尽快上手,程小红拿苹果、猪腰子反复练习。一个礼拜,他硬是练坏了2根穿刺针,食指也磨掉了一层皮。最终,程小红完成了30余例肾穿刺,其中12例独自完成。作为第二个经谌教授“特批”进行肾穿刺活检术的进修人员,他的研修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句点。
2005年2月,程小红返回工作单位后,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术推广与普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西北地区肾脏病学科发展。他先后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知名肾病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每年派出业务骨干外出进修,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团队逐渐显现雏形。
如今,程小红领导的肾病中心诊断水平居西北一流,承担着陕西、四川、新疆、甘肃等八省区38家医疗机构的诊断任务,年诊断病例1500余例,在全国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作为医生,程小红和导师有着同样的夙愿,那就是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在程小红看来,“基层治不了、治不好,患者只能往省里跑、往大城市跑,看病难的问题就无从解决。”他坚持利用节假日义务讲学、会诊,帮扶指导省内外11家市、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肾脏病专科。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生成长故事。它所折射的是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切面。
回望历史,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卫生体系。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持续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建立起以疾控体系为龙头,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医师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事实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日前,湖北省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决定率先探索,整体谋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系统重塑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意见提出,要强化疾控机构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监督监管责任,疾控机构主要负责人兼任同级卫健部门班子成员,设立“首席公共卫生医师特设岗位”。细化落实“两个允许”,允许疾控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进一步激发疾控机构内生动力。
尊医重卫 共铸和谐
曾有人感慨,选择做一名医生,就要做到不计较时间、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一时得失。一个好医生首先是个“老实人”,这是最基本的。因为你只有老老实实,才能专心去治病救人。然而,有些问题即便医生不计较,公众也不能忽略。
在面对重大传染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理应得到所有人的褒奖和礼赞。
尊医重卫,不仅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时,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常态。保障医生应有的安全感和职业尊严,形成尊医重卫良好氛围,应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目标。
2019年底,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医生杨文被扎身亡;不到一个月,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医生又因暴力伤医事件身受重伤。伤医事件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如何减少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明生法师提交了《关于加强防止暴力伤医犯罪的建议》:“医务工作者要做到仁爱仁慈,患者要尊重信任医务工作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基础上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暴力伤医违背了社会伦理和基本的公序良俗,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明生代表认为,防止暴力伤医犯罪的关键是事发前的社会治理创新。他建议,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发生医疗纠纷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医务人员养成良好行医习惯,保证医疗规范和服务质量;执法司法机关依法积极处置医疗暴力,严惩凶手,震慑犯罪;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医院安保治理,防患于未然。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同时也明确指出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7月1日,北京市实施《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该规定包括七大类禁止性伤医行为、建立医院安检制度、赋予医务人员避险保护权利等内容,就健全完善医警联动机制作出制度安排。
中国医师身上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在王辰院士看来,好医生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素质或品质。一是善良,二是科学认知与研究能力,三是人文素养。“所谓医者仁心,只有心地善良,才能在医院这个最能见浮世众生和人生百态的地方,真正安心地做一名好医生。要看好病,则必须通过科研揭示生命奥秘,依靠日积月累的医学经验促进医学不断进步。同时,还要学会与患者、与社会良好沟通,注重从心理上、精神上关怀关爱患者。”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从医?有调查结果显示,41.1%的医师们是源于兴趣进入专业领域,而31.9%的医师们则因为崇高的“救死扶伤”理想选择医学,这两个因素都说明从事医师职业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内驱力。
“我就想能当个好医生,治病救人。”新学年临近,又一批医学院新生即将怀着质朴的心愿、崇高的理想,步入医学殿堂。
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一天,自己许下过这样的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