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乡村与大城市的连接点,县城,在中国的基层生活和整体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最近,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县城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是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今年以来,国家围绕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此举从短期看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长期看,有利于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县城的短板和弱项究竟在哪儿?各地可能具体不一,但无外乎集中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城市特色与风貌特征不明显、人居环境与城市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长期以来,许多县城功能残缺,仍然像个大农村,城市味道不浓,百姓获得感不强,“大县小城”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城建设,规划先行。合理的规划,应当为县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需要立足本地特色,与风土人情相协调,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城市。
梳理一些媒体报道的县城发展乱象,都是首先在规划上出了问题。例如个别地方没有为生态“留白”,一再突破保护区等红线,造成“城进湖退”;少数贫困县热衷举债搞“形象工程”,大拆大建、贪大求洋,导致建了许多不实用的亭台楼阁,而群众休闲娱乐的广场却很少见。
县城打造,重在建设。今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包括公共停车场、公路客运站等许多具体任务,为县城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不少县区花了大量心思在产业培育上,追求招商引资等硬指标,但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服务的能力等软环境还有待提升,离民生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近期来看,县城建设的重点就是改造老城区、老街区、老社区等已有建成区,提升人居环境。
三分建、七分管,县城的后续经营必然是长久课题。县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筑牢土地这个“基石”,只有集约高效地利用,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县城的精细化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各界广泛参与。最近,一些地方正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百姓普遍反映,希望整改不是一阵风的运动,而是能够长期坚持。
一个好的县城长啥样?至少应该是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管理井然有序、人居环境良好。各地应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大到总体规划,小到一砖一瓦,都要用心研究,推进这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只有在不断加强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提升城市品质,增添人气和活力,让县城的“城味”浓起来,不断向现代文明城市靠拢,县城才能成为基层百姓安居乐业的诗意栖息之地。(评论员 向定杰)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