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8月19日电 题:李登海:看到高产玉米像仪仗队一样,我感到自豪
新华社记者滕军伟
农民科学家李登海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培育高产玉米种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71岁的李登海至今仍天天拱在玉米地里,顶着日晒高温,育种足迹遍布山东、黑龙江、广西、海南等地。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历过饥荒年代的李登海来说,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意。初中毕业后,李登海回到老家山东省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务农,后担任村农科队队长,立志多打粮食,让父老乡亲吃饱饭。
1972年,烟台市农科所的专家下乡搞科研,带来的一份资料让李登海目瞪口呆:美国农民华莱士培育的春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250公斤,是中国的10倍。
“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同样能做到!”李登海当时就给自己定下了一生的目标:开创中国的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培育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七八年啊,李登海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带着8个人,到被育种家称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搞加代繁育,这一待就是37个冬天。
回忆起那段岁月,李登海仍记忆犹新:在荔枝沟落笔洞自己砍柴做饭,吃的是从家乡带的干萝卜丝,住的是黎族的茅草房,睡的是铺着稻草的木板床,点的是煤油灯。一帮年轻人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每一株玉米,期待着每一次发芽、抽穗、结果。
1979年,李登海培育的“掖单2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横空出世,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6公斤的新纪录。此后,900公斤、1100公斤、1400公斤、1500公斤,李登海先后七次创造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2005年7月,美国先锋公司负责亚太地区和中国区的杂交玉米遗传育种高级专家威尔逊在贵州会议上,称赞李登海是当代“中国杂交玉米(紧凑型)育种第一人”。而这家世界种子企业巨头的创办人,正是当年触动李登海的美国农民华莱士。
“你看这些玉米,多大,多漂亮。”在莱州的试验田里,李登海指着新培育的玉米对记者说,骄傲之情写在脸上,就像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坦言:“金秋9月,是我的最爱。看到这些高产玉米就像仪仗队一样,我感到自豪。”
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前30年里,李登海将大量的科研成果无偿奉献给国家,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和促进玉米栽培育种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粗略估计,登海种业所育品种累计在全国增产1200多亿公斤,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
李登海用了43年,育了121代高产玉米种子,相当于干了3代人的活儿。但他并不满足,他说:“我的前半生,所培育的高产品种已累计为国家增产超过1000亿公斤,下半生,争取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