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9月4日电 题:念好“山”字经 加快奔小康——重庆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周凯
“十几年前仙女山闭塞偏远,我在山上种地一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现在仙女山已经建成大景区,我办起了小旅馆、脆桃园,还开上了小车,真是今非昔比。” 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镇村民曹世兰感慨地说。
位于武陵山区的仙女山集天坑地缝、草原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于一体,生态宜人。经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峰时游客和避暑住户达20多万人,拉动周边乡镇农业类消费超过5亿元,带动1万余人就业。
从穷乡僻壤到度假胜地,仙女山成为重庆市武陵山区城镇群生态脱贫的生动实践。在渝东南,重庆市有6个区县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重庆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里群峦叠嶂、山高谷深,虽有好山好水,但过去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困住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近年来,重庆武陵山区城镇群学好“两山论”、走实“两化路”,着力推动发展观念转变、产业绿色转型、生态财富转化,做大山地高效农业、做强山地特色旅游,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加快奔小康。
长江南岸的石柱县,林木覆盖率高达71.3%。当地顺势而为,重点发展中药材、中蜂养殖、特色果蔬等生态产业。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谭登周因病致贫,村里动员老谭加入了劳动强度不大的养蜂业。他说:“有技术员指导,还有保底收购,养蜂一年能增收几千元。” 同时,石柱县还倾力建设“中华蜜蜂特色小镇”,延伸“甜蜜”产业链条。
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泔溪镇,漫山都是花椒树。72岁的贫困户刘自荣在树丛中熟练地剪枝,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工资。酉阳县部分区域石漠化严重,1.1万亩花椒树不但给泔溪镇的群山披上了绿装,还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重庆和信农业公司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花椒调味品、化妆品、牙膏等产业。企业负责人曾朱周说:“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青花椒基地每年能为当地村民增收近500万元。”
黔江区的脆红李、秀山县的金银花、酉阳县的油茶、石柱县的莼菜……近年来渝东南一批特色山地农业名片开始形成品牌效应。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武陵山区城镇群突出“山地”“山货”特色,按照“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发展路径,加快构建渝东南生态农业走廊。
渝东南不但生态优美,而且民族风情浓郁、地域文化厚重。重庆武陵山区城镇群纷纷瞄准文旅融合产业,念好“山字经”、打好文化牌,将山地旅游作为拉动区域经济的突破口。
乘坐180多米高的户外观光电梯可直达峡谷,探秘喀斯特溶洞、乘坐竹筏聆听苗族山歌、体验险滩漂流、品尝旅游小镇的苗家美味……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阿依河5A级景区,这里形成了一条旅游全产业链,同时景区内建有扶贫摊位160多个、扶贫商铺120多间、旅游商品扶贫专柜5个,带动周边11个乡镇农副产品销售和农家乐发展。
在阿依河景区旁,村民彭华兵的农家乐有40个床位,他指着家门口的小车说:“过去我务农,全家才4亩地,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如果不是景区带来这么多游客,买车我想都不敢想!”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隆区天生三桥、酉阳县桃花源、石柱县黄水镇等一批景区和旅游小镇逐步“连珠成线”,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武陵山区城镇群A级景区接待游客约888万人次,下一步重庆将加快完善渝东南交通等配套设施,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
记者从重庆市扶贫办获悉,得益于武陵山区城镇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6个区县目前均实现整体脱贫摘帽,55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