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 题:团结村的李辉新传
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这是9月6日拍摄的抚远市通江乡团结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凌晨2点,黑龙江省抚远市星辰满天。李辉骑着改装过的电动三轮车,载着前一天刚摘的蔬菜,从通江乡团结村的家中出发,准备去市区的早市上占个好位置。
天色渐明,李辉的摊位前顾客越来越多,生意不错。这样的日子是他以前不敢想的。
2013年的经历对于李辉无疑是一场噩梦。此前,李辉主要靠给村里的种粮大户打工种地挣钱,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吃穿不愁。那年6月,李辉在使用铡草机碎草时,右手不慎被卷了进去,从此失去了右手掌。之后不到两个月,一场特大洪水将村里泥草房全部冲毁,李辉的家也未能幸免。
“当时村里的房子绝大多数是泥草房,没有几间砖房。村民们提前撤了出去,但家具全泡坏了,很多禽畜也被淹死了。”驻村第一书记张辉祥说。
“憋屈,就是憋屈。”李辉提起那段难熬的岁月,多次重复这个词。
以种地为生的汉子没了手,再没人找他干活,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断了。原来住的泥草房被洪水冲得只剩下一个框架,家也没了。何处安身,何以立命?李辉从此变了,从一个勤劳肯干的男子汉,变成了一个成天买醉、“懒等靠要”的贫困户。那段日子,李辉一家主要靠政府救助度日。
2014年,在政府帮扶下,李辉住进了重建的砖房。2015年,村定点帮扶单位帮李辉谋划发展庭院经济。2016年,抚远市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随着光伏发电、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和系列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李辉一家也于2016年底成功脱贫。从前那个勤劳肯干的李辉回来了。
在抚远市通江乡团结村,李辉在自家庭院中喂牛(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驻村工作队帮我解决了家禽家畜的销路问题,原来卖不出去也不敢养,现在只管放手去干。”李辉说。如今,他养了鸡、鸭、鹅、牛,种植了葱、豆角、香菜、白菜、茄子等10余种蔬菜。
不仅李辉的生活越来越好,团结村也有了很大变化。
在抚远市通江乡团结村,李辉在自家庭院中摘豆角(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原来村里的泥草房大都比较老旧,一场洪水也算让团结村因祸得福了。”张辉祥说。
洪灾过后,村里所有房屋受损的村民都在政府帮扶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给村民改装室内卫生间、打深水井改善用水水质、发展红山草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修路边沟、安装木栅栏……“重生”后的团结村几乎一年一个样。
如今,团结村正修建停车场、打造农家乐,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在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结合“醉美龙江331边境路”项目,大力发展民宿旅游。
“团结村离抚远市区18公里,离蔓越莓基地8公里,离黑瞎子岛15公里,在这里住去抚远其他景点都很方便。今年有4户村民回村盖房子,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走出去的村民也愿意回来了。”张辉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