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2020-09-21 11:11:0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特区40年▪图文互动)(1)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中欧班列的标准集装箱在厦门海沧站进行吊运(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新华社厦门9月21日电 题: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康淼、付敏、赵文才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这片土地翻开了开放发展新篇章。如今,40载岁月峥嵘,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曾经硝烟弥漫的海防前线,正向着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迈进。

(特区40年▪图文互动)(2)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在捷太格特转向系统(厦门)有限公司车间,员工们在生产线上忙碌(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开放之门

  湖里,2.5平方公里,这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原点。1981年10月15日,随着工地上“轰”的一声巨响,烟雾升腾,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从此拉开序幕。

  1982年初,印尼华侨陈应登与厦门市签订投资合同,成为在厦门经济特区独资设厂的第一位外商。“我是中国人,与其在国外办厂,不如来厦门办。”

  40年来,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厦门经济特区拔地而起。跨国企业纷至沓来,戴尔、通用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全球著名的飞机机身维修商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将第二个发动机维修工厂设在厦门,合资成立的厦门新科宇航公司近10年来保持30%的年复合增长率。“我们的客户已遍布印尼、泰国、印度等,厦门市在招商引资和互联沟通方面的大力扶持,提振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信心。”厦门新科宇航公司总经理林恬钦说。

(特区40年▪图文互动)(3)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办事处招商中心主任林志新(右二)在厦门市一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向企业负责人了解生产经营状况(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40年来,厦门产业结构脱胎换骨。厦门自贸片区激活航空维修、集成电路、跨境电商等14个高质量发展平台,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第二大进口酒口岸、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一个包容现代的厦门正与世界分享开放发展的成果。厦门美图公司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围绕“美”创造了一系列如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等软硬件产品,海外热度持续飙升,业务范围扩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厦门)班列,已从最初的“一条线”发展为现在广布欧洲、中亚多国的“一张网”,累计开行逾800列,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鲜明印记。51条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从厦门港始发,聚集港口、航运、物流、贸易、金融、信息等要素,连接四海,通达五洲。

  40年来,厦门从曾经封闭的海防前线,成为备受国际资本青睐的开放之城,面积已是原来的600余倍。

(特区40年▪图文互动)(4)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在厦门筼筜湖,白鹭齐飞(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创新之地

  在8月底举行的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上,厦门火炬高新区签约了戴尔服务器产业生态合作项目等11个项目,总投资206亿元,涉及智慧交通、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服务器等细分行业。

  “小而精是厦门企业的特点,很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诞生在厦门。依靠创新动力,厦门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企业集群,培育了2512家‘三高’企业。”厦门火炬高新区总工程师倪杰说。

  从岛内不到1平方公里的“试验田”起步,伴随跨岛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厦门火炬高新区如今发展为“一区九园”,已开发园区仅占厦门2%的土地面积,却贡献了全市43%的工业产值。

  “厦门是一座创新创业之城。”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说,厦门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28家,占福建省40%左右,近年来,厦门又发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三新”产业,培育形成平板显示、软件信息、航运物流等8条千亿元产业链。

(特区40年▪图文互动)(6)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这是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全景,公司今年将追加投资20多亿元建设三期项目(5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的背后,厦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造地方国企发展的骄人业绩;逐步建立特区金融体系,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深化财税、价格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土地有偿转让和商业用地公开招标制度……

  这是一块“试验田”。特区建设以来,厦门一直肩负着为国家改革开放试验探路的使命,锻造了其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敢闯敢试的胆识。

(特区40年▪图文互动)(5)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这是在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上拍摄的鼓浪屿景观(2017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文明之城

  筼筜湖,厦门繁华市中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被誉为厦门“城市会客厅”。这里花团锦簇,水清岸绿,白鹭齐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很难想象40年前,路人在筼筜湖畔都是掩鼻而过。

  “筼筜湖原是筼筜港,20世纪70年代由于大规模移山填海、围湖造堤,成为内湖,水体交换动力缺失,造成湖水发臭、鱼虾绝迹。”筼筜湖保护中心主任魏道军说,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打响了筼筜湖环境整治大硬仗。经过5期综合治理,如今筼筜湖彻底改头换面,其“引潮活水”技术还吸引日本人来取经。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在保持经济发展“高素质”同时,厦门统筹推进生态、民生、文化等各领域协调发展,实现了城市内外兼修的“高颜值”。

  城市开发建设中,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厦门市不惜将跨海通道方案由大桥改为隧道,成本大幅增加;为保护白鹭专门保留大屿岛。

  厦门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打造“在花园里盛开的城市”:全市近六成的陆域面积被划入生态控制线,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特区40年▪图文互动)(7)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

位于厦门市中心的城市湿地公园筼筜湖,被誉为“城市会客厅”(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厦门城美,人也美。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王忠武就会穿上红马甲,带上家人一起到游客最集中的中山路商业街做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王忠武说。

  像王忠武这样的注册志愿者,在厦门超过70万名,约占常住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

  2019年,厦门启动“爱心厦门”建设,将目光投向最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实施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等五大行动。40多家“爱心屋”悄然出现在街头。

  厦门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文明底色深深刻入这座城市的内核,外化成每个厦门人的行动。

  开放包容文明的厦门也吸引越来越多外籍人士就业、定居。厦门官任社区居住着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1500多名。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美国人潘维廉说,厦门是一座美丽开放的花园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灿烂的现代文明。“我爱厦门,厦门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一辈子、两辈子我都想住在厦门。”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赵文涵
厦庇五洲客 门纳万顷涛——厦门经济特区40年发展纪实-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519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