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9月22日电 题:搬进了好房子 迁来了好日子——湖南涟源易地搬迁点亮贫困户“小康梦”
新华社记者谢樱
4年前,仅有的几间土砖房倒塌了,湖南省涟源市古塘乡大湾里村村民刘建春一家不得不搬进自家的猪饲料房。40平方米的屋内,角落里搭个土灶台,挂几块布料隔成浴室、卧室,一家四口和几头猪同在一个屋檐下,刘建春自嘲“就是住在猪圈里”。
养猪亏损了几万元,儿女都在求学,刘建春又查出乳腺癌。巨额医疗费用之下,刘建春欠了十几万元外债,一家人都陷入绝望。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她的命运。搬离了“猪圈”,刘建春住进了古塘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还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勤劳的她通过免息贷款,充分利用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发展起了家禽养殖产业,养起了近百只“走地鸡”。
每天早上6点,47岁的刘建春骑着摩托车来到养殖基地给鸡喂食,8点半回到车间做工,下午5点下班后又到养殖基地忙碌打理,晚上7点回到家吃过晚饭,再来到广场和新邻居们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开心又有奔头。”刘建春说。
古塘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共有304户1327名贫困人口。“我们把古塘乡规划的黄金地段作为集中安置区所在地。”古塘乡党委书记刘乐根介绍,客运站、中小学校等均近在咫尺。
为了让搬迁户生活更方便,距离安置区20米的乡中心小学已改建一新,并新建了中心幼儿园,古塘中学也仅在安置区600米之外。通过南华大学捐赠帮扶,乡卫生院医疗器械、医疗水平有效提升,在安置区内设立了全科医疗点,为搬迁户提供医疗保障。
这样的居住环境让来自砂托村的搬迁户李增姣十分满意。“孩子以前上小学要走3公里,路途安全让人担忧。”2018年搬进安置点后,她所有的担忧都没有了。
安置区将进出公路、区内道路全部硬化,电、水、网络建设配备到位,还配置了图书阅览室、文体健身场所。
“搬进了好房子,迁来了好日子。”搬迁户李喜成脸上笑容绽放,“住上楼房,家门口就业,屋顶还能发电呢!”
为了给搬迁户创造多种收入,安置区建设了屋顶光伏发电站、楼栋底层门面,收益不但能支付物业管理费用,每年还可为搬迁人口分红。
厨艺、建筑技巧、育婴技能、计算机使用……各种各样针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班也开展起来,蓝思科技等30余家大型企业专程到安置区举办了劳务现场招聘会。管理员、协警、护林员、环卫工等公益性岗位已安排16人顺利就业。
考虑到搬迁户的土地情结,也为了帮助他们降低生活成本,古塘乡还在安置区附近的肖家村、塘边村流转45亩土地,免费供搬迁户种植。在分配给李喜成的0.2亩土地里,四季豆、小白菜、辣椒等蔬菜作物长势喜人。
“离了田地不离菜地,住上敞亮的楼房,吃上自己种的蔬菜,靠自己的双手致富,这样的日子过得舒心!”李喜成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