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在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发展特征,符合发展规律,是大势所趋,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欠发达地区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激发改革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低、人均收入水平低、积累能力和建设能力不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资金、科技资源等要素支撑,区域创新发展往往难以开展和持续;二是由于受地理区位、交通、教育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发展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展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创新的坚定决心和意志。欠发达地区在改革创新中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把握改革创新的整体性,统筹协调产业、企业与市场关系,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寻求产业创新发展突破口时,不仅需要考量该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发展前景,更需要考量其是否与本地资源要素禀赋相匹配。也就是说,欠发达地区构建产业体系,必须立足区域优势,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质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转变。大多数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容易出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占比过高的问题。对此,欠发达地区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时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而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此外,还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之间项目对接、产业对接,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良好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营造良好环境,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和总体思路;出台务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相关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促进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用良好服务吸引和留住企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政路网设施建设,吸引要素集聚和产业转移,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升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留住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高素质人才,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引导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增强创新意识,营造浓厚的创新发展文化氛围。(作者:汪金英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