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宁夏华寺村:做活“土”文章 村民享小康
2020-10-02 16:45:5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1)宁夏华寺村:做活“土”文章 村民享小康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华寺村党支部书记杜金宝在查看枸杞树的长势(9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鹰 摄

  新华社银川10月2日电 题:宁夏华寺村:做活“土”文章 村民享小康

  新华社记者靳赫

  这两年,华寺村党支部书记杜金宝养成一个习惯,早晨起床要先到村里的500亩枸杞种植基地里转一转,心里才觉得踏实。

  这个枸杞种植基地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更是全村农业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标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2)宁夏华寺村:做活“土”文章 村民享小康

  这是9月24日拍摄的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华寺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卢鹰 摄

  华寺村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一条名为七星渠的引黄古渠穿村而过。村子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村民们也十分讲究精耕细作。“作物长起来后,人站在田埂上看,叶子连着叶子,很难见到一块裸露的土地。”华寺村村民杨国雄回忆说。

  然而,由于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再加上地形坑洼不平,无法实现大机械规模化作业,农业生产效率严重受限。一年到头,村民离不开土地,虽然温饱无虞,兜里却没多少余钱。

  情况在近几年发生变化。恩和镇党委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将懂经营、善管理、有闯劲的人才选入华寺村党支部班子。在新一届党支部班子带领下,华寺村集中力量对村里的土地进行了平整,这成为村里产业蓬勃发展的开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3)宁夏华寺村:做活“土”文章 村民享小康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华寺村里的华严塔,华寺村因此而得名(9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鹰 摄

  土地平整后,种植大户们纷纷在村里流转土地,大机械开进田间地头,生产效率成倍提升。解放了劳动力的村民们进城务工,或是买车跑运输,收入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华寺村还以村集体名义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以现代化手段种植枸杞。

  在华寺村枸杞种植基地,半人高的枸杞树如士兵列阵般整齐矗立。与当地农民自行打理的枸杞地不同,这里的枸杞树行距达3米,机械设备可在地里畅行无阻。基地还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管理、枸杞机械烘干等,专业范儿十足。

  “高标准种植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枸杞品质,每斤比市场上同类枸杞多卖10元钱。合作社和枸杞销售企业提前签了收购合同,枸杞成熟了不愁卖。”杜金宝说,经过前两年的培育,今年枸杞基地已开始产生经济效益,预计全年销售额能达到90万元,入股的农户除了能拿到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获得一笔分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图文互动)(4)宁夏华寺村:做活“土”文章 村民享小康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恩和镇华寺村村民李国荣、田秀珍夫妇在自家院子里剥玉米(9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鹰 摄

  64岁的华寺村村民张桂芳大半辈子以种地为生,村里枸杞基地建成后,张桂芳和丈夫成了基地的长期工。“我们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活儿不好找。在村里的枸杞基地干活,每人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前段时间还在中宁县城买了房呢。”张桂芳说。

  如今在华寺村,像张桂芳一样可以就近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据统计,用工高峰期,枸杞种植基地里每天用工量达200多人,仅今年上半年,基地便发放劳务费用40余万元。

  “华寺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恩和镇镇长李涛说,去年华寺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万元,在全镇排名靠前。

  “村里80%的家庭在县城买了房,90%的家庭买了汽车。明年基地的枸杞树会进入盛果期,要是不出啥意外,村民收入还要往上涨!”杜金宝笑着对记者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尹世杰
加载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飘香收获忙
稻田飘香收获忙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5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