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古老高原大步迈向现代化——西藏“第一”见证昌都巨变
2020-10-11 17:09:3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拉萨10月11日电 题:古老高原大步迈向现代化——西藏“第一”见证昌都巨变

  新华社记者薛文献、格桑朗杰

  在昌都市区昌都西路的一个僻静院落里,几排老式平房掩映在树丛中,墙皮剥落,门窗老旧,其中一排平房墙体裸露,能看见一块块黄色的土坯。

  这里是1953年成立的西藏第一家新华书店旧址。史料记载,1951年3月,新华书店西南总分店抽调钱朴等4位同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随军书店,于1952年12月到达昌都,并转入地方。

  1953年1月,新华书店昌都支店在租借的房子里正式成立。

  67年后的今天,昌都市新华书店仍在原址,只是门市搬到了临街的大楼里,崭新的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书店负责人次仁多吉介绍,现在全市有1个总店、4个支店,年销售图书4万多册,2019年码洋64万元。

  类似的“第一”,昌都还有很多。一项项“第一”的诞生,推动古老高原大步迈向现代化。而这一切,都源自昌都解放。

  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奠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伴随着十八军的到来,在党的领导下,昌都陆续创建了现代学校、医院、新华书店、气象站、邮政所、水文站、中国人民银行办事处、运输公司等,留下了西藏当代史的多个“第一”。

  距离新华书店不远处是昌都市实验小学,“国华楼”“慈诚楼”“安玉楼”等教学楼拔地而起,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科学实验室、未来教室等一应俱全。这里是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

  1951年1月20日,由十八军派出的李安宅、于式玉教授和当地爱国人士一起创办的昌都冬学正式开学。5月1日,以冬学为基础,昌都小学正式成立,开创了西藏现代教育的先河。

  昌都市政协副主席、昌都市实验小学毕业生土嘎介绍,昌都冬学当时设在一座城隍庙里,仅有3个教学班,10多位教师,60多名学生,校舍是几排简陋的平房。

  “今天的实验小学就是曾经的昌都小学,学校占地1.5万平方米,拥有37个班级,167名教职员工,2129名学生。”实验小学校长李东锐说,“学校累计培养了14800多名毕业生,许多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昌都解放后,针对当地缺医少药的情况,1952年9月,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卫生队和十八军第三办事处卫生所合并,组成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成为西藏第一所医院。当时全院人员只有26人,日门诊20多人次。

  建院68年来,昌都市人民医院经过3次大规模改扩建,已经成为现代设备齐全、集临床医疗、保健、科研、教学、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今天的昌都市人民医院,占地面积86亩,总建筑面积9.2万多平方米。院党委书记仲春说:“医院现有医护人员和职工723人,规划床位640张,目前年均门诊约12万人次,住院1.3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6100多台次。”

  昌都解放后,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积极发展。1951年2月,西南军区派出气象人员随十八军进藏,在昌都成立航空站,在扎曲河畔设立固定观测点,昌都开始有区域性连续气象观测记录历史。这是新中国在西藏设立的第一个气象站。

  今天的昌都气象站,坐落在市区中间的山上,地势开阔。办公大楼里是各种电子显示屏和电脑,房顶有雷达,后院建有最先进的多功能、全要素观测站,每天24小时不间断观测、预报各类气象数据。

  昌都市气象局工程师朗加多吉说,目前,昌都市境内共建成各类气象观测点167个,包括探空站、闪电定位仪、土壤水分站、农业小气候站、交通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等,基本实现气象灾害全区域监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昌都解放70年来,一项项“第一”不断在藏东大地诞生、发展,见证了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也成为时代进步的缩影。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加载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飘香收获忙
稻田飘香收获忙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659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