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东北特产变身致富“金钥匙”——长白山脚下一座“穷村”的蜕变
2020-10-14 14:24:4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长春10月14日电 题:东北特产变身致富“金钥匙”——长白山脚下一座“穷村”的蜕变

  新华社记者段续、赵丹丹

  曾是“贫困户”的朱有华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小轿车。“开车带着妻子去县城,心里别提有多美。”朱有华的话音里透着自豪。

  朱有华住在吉林省靖宇县大北山村。村子里,如今有100多台各式各样的私家车,并不宽敞的村道上,偶尔还会堵车。但堵车不堵心,司机们乐呵呵地让道,还会相互拉家常,聊聊最近的生活。“日子红火了,聊天都透着乐呵。”大北山村党支部书记刘连智说。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大北山村还是个贫困村。这座长白山脚下的村庄,无霜期短,地少山多,农田分散,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全村500多户人家,贫困户一度超过30%。

  “种玉米、大豆收成低,收入不高。”刘连智说。虽然种地条件不好,但依托长白山区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当地具备发展天麻、蓝莓、木耳等农特产品的条件,通过特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村干部们的共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赔钱了咋办?”“技术跟谁学?”“种出来卖给谁?”——村民们祖辈种粮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让大家换品种、搞特产,不容易。

  刘连智和驻村第一书记高世龙一起想办法。“咱们几个党员干部先干起来,自己种植天麻、贝母,自己承担风险,给大家打个样儿。”刘连智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这些特产作物生长,一年下来,人均花费了5000多元种植成本,收入近20000元。村民们看到了效益,纷纷跟着干了起来,朱有华就是其中之一。

  他把天麻当做试验品种,春天投入了8000多元,到了秋天,卖出20000多元,“这下心里有底了。”

  如今,朱有华已经脱了贫,他把两间屋子腾了出来,打了两铺大炕,还自制了一个火炉,专门用来烘干天麻。

  在大北山村,像朱有华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在院子里种植天麻,在山坡田地上种植蓝莓、榛子、蒲公英,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架起棚子,栽上了人参、灵芝……长白山的特产,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

  “村里有土地15000亩左右,原来几乎全部种植玉米大豆。”刘连智说,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大部分种上了各类特产经济作物,全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

  和种植结构一起发生变化的,还有村民的观念。大家不再单纯围着玉米、大豆讨生活,不仅种植特产,还搞起了网络销售,直播卖货。“我在多个网络平台售卖自家的灵芝产品,渠道广了,销路更好。”村民高秀虎说。

  为了统筹特产销售,大北山村创立了“老农夫”品牌,在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下,拓展线上线下销售,统一包装和质量标准。“‘品牌+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能把村里的致富渠道充分整合,大家一起奔小康。”高世龙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楚卿
加载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飘香收获忙
稻田飘香收获忙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1011266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