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019年12月,西藏宣布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退出,绝对贫困彻底消除,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创造的又一个伟大奇迹。其中,解决数千名当地农牧民就业及带动整个次角林村文旅产业发展的《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以下简称“《文成公主》”或“《文》剧”),正是脱贫攻坚的生动例子。
作为《文成公主》一剧的宣传负责人,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我见证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咱们村现在可是远近有名的富裕村,邻村人都羡慕地说我们是下了‘雨钱’……”每每走在拉萨市次角林村内,总能听到村民这样自豪的话语。因为一台剧,拉萨河南岸这个祖祖辈辈在石头山脚下放牧,刨地种土豆、青稞,生活清贫的村子,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人人都捧上了文化旅游的“金饭碗”……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是西藏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一台由800余名藏族农牧民群众参演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民族文化艺术典范之作,也是中国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最恢宏的实景演出。自2013年8月1日,该剧在拉萨市次角林村的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正式开演,八年以来备受国内外人士关注。该剧既是一个艺术精品,也是一个精准扶贫项目。八年来,项目累计解决了数千名农牧民的就业,他们或参与建设、或参加演出、或自主创业,“等、靠、要”等思想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既实现产业扶贫,又扶智扶志,更有效促进贫困百姓更高层次就业和创业。同时,通过完善周边文旅基建设施带动了区域产业格局新升级、通过经济圈带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新发展,带动了一个藏族古村落的全面脱贫。这是《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的扶贫实践,也是经济薄弱的古村落的蜕变新生。一台剧带动一个藏族古村落致富的故事,如文成公主进藏的佳话一样,流传在雪域高原。
索朗次仁与150头羊的致富路
九月的拉萨,刚刚与雨季别过,天空澄澈如镜。
彼时,拉萨河南岸的次角林村,已披上黄昏温润的余晖。
次角林村63岁的索朗次仁老人,正赶着自己家的150只羊,前往一个特别的地方——《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的演出现场。而他赶着的这150只羊,也有着特殊的身份——“演员”。这样的赶羊生活,已经持续了八年,而这八年,也是索朗次仁一家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八年。
2012年底,一件大事,改变了索朗次仁一家世代生活的这个藏族小村庄。当时的索朗次仁只知道,村子里要建一座剧场搞演出。但是这具体与他有何关系,当时的他,还完全无所知。随后,轰轰烈烈的工程施工、如火如荼的演员招募及剧目排练便在村子里开展起来。直到2013年的某一天,剧场负责人找到他,希望租借他家里的羊上舞台演出,而这个时候,这个朴实的农牧民还以为是与他讲笑话逗乐。长久以来靠着剪羊毛为生的索朗次仁,当时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羊还可以通过表演来挣钱。彼时,半信半疑的索朗次仁决定试试,没想到这一试,就是8年。从2013年8月《文成公主》首演至今,凭借着150多只羊在剧中的演出,每个演出季索朗次仁家中可增收7.8万余元。而在剧开演之后,周边的商业配套逐步发展起来,以前在城里打工的儿子也回到村里,当起了卡车司机,做工程运输,每月收入万元有余。“现在每年收的羊毛我都用来做自家的卡垫、被子,不卖啦!”聊到如今家里的生活,这个朴实的老人一边赶着羊一边笑开了怀。
搬迁户顿珠杰布的拉萨新生活
此时,同样住在次角林村33岁的顿珠杰布,正开着车去城里接上了刚小学的儿子,今天是儿子的生日,他特地抽了个空亲自接孩子回家,准备早早地先为儿子过个生日,因为晚上还要去赴另一场重要的“约”。顿珠杰布并不是次角林村本地人,两年前,他们还一直生活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墨竹工卡县,长年以农耕放牧为生。2018年4月,得益于党和政府实施的“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的优厚政策,他和800多位老乡一起,搬到了到了拉萨市城关区的次角林村的同心苑社区,告别了曾经种地放牧的生活,开启了全新的城市生活。晚上要去赴的那场重要的“约”,正是顿珠杰布全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搬迁到拉萨后,正当顿珠杰布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文成公主》招聘专场就开到了家门口,顿珠杰布和一部分老乡一起,在剧场当上了群众演员。通过剧场专业的演出培训和技能训练,顿珠杰布进步很快,凭借良好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天分,在剧中分到了多个角色。如今,顿珠杰布通过每晚在剧场三个小时的演出工作,每月可增收三千余元。而文成公主只在晚上演出,白天顿珠杰布便在村里的艺术团当演员,每月还有两千五百余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便可轻松就业增收,搬迁后的新生活,让顿珠杰布无限憧憬。随着次角林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顿珠多杰计划着,再攒一年钱,便与妻子在村里再开个小店,可再多一份收入。
牧区少年拉普次仁的怒放
黄昏时分,金色的余辉洒落在宝瓶山山尖。
文成公主剧场壮阔的舞台前,鼓声震天。身着彩色服饰、头戴长辫、腰背藏鼓的舞蹈演员们正在排练着一种古老而独具英韵的舞蹈——山南卓舞,该舞种也是西藏传统非遗舞蹈中难度系数最高的舞蹈。健壮的藏族男儿们一边甩头舞动长辫,一边敲击腰后的藏鼓,激昂英姿、飒然豪迈!
领舞的演员叫拉普次仁,是《文成公主》舞蹈组的组长。因为有新演员加入,身为组长的拉普次仁每天都会在演出前带着大家一同练习。而今年,已是拉普次仁在该剧中的第八年。从普通群众演员到如今的舞蹈组组长,这是一个藏族男孩流光岁月里的一段怒放的青春,更是一个坚毅男儿对于家庭责任的潜心承担。
在拉萨达孜县山间牧区长大的拉普次仁,家中有八个兄弟姐妹,童年时光,是在拮据的生活中度过的。初中毕业后,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拉普次仁悄悄离开学校,到市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学习舞蹈。半年后,拉普次仁进入了民间艺术团,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漂泊生活。一边演出打工,一边继续学习舞蹈。拿着微薄收入,乘着梦想的快车,小小年纪,从拉萨到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几乎跑遍了整个西藏,流浪在舞蹈的世界里。2013年,这个来自大山的追梦少年结束了流浪,停泊在《文成公主》的舞台上。
从21岁到28岁,在《文成公主》的八年间,拉普次仁通过自己一步步努力,从最初的舞蹈演员、到组长、大组长,他不仅供弟弟妹妹完成了学业,也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自己也持续前行在艺术道路上。在文剧的几年间,除了有系统学习舞蹈的机会,由于出色的舞蹈表演,次仁还被公司选出和其他伙伴一起去全国各地演出,让这个从深山里出来的淳朴青年有了更多思考和改变命运的机会。
借由《文》剧舞台历练出的光芒,关于未来,拉普告诉我他有了新的方向,他梦想着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舞蹈作品,他说,“《文成公主》是自己青春的里程碑,自己的作品也将是献给青春与梦想的礼物!”聊到这里,这个棱角分明的帅气大男孩已红了眼眶。而此刻我知道,追梦路上的艰辛风雨,都将化作追梦少年的坚实盔甲。
四、农区少年索朗的等待
在离文成公主剧场一公里的地方,《文成公主》的“姊妹剧”《金城公主》舞台剧正在金城公主剧场内波澜跌宕地上演着。舞台上,一名威仪的吐蕃将军正做着痛心疾首的忏悔,演员的全情投入,一举一动,一言一辞都深深戳动着台下观众的心。该幕完毕,观众席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位威仪的“将军”,正是来自拉萨林周县的26岁小伙索朗。在后台见到他时,他还深深地沉浸在刚才的情绪中,正擦拭着黝黑饱满的脸庞上凝结着的汗珠。聊天中才得知,这是索朗人生第一次当舞台剧主演,而他并不是演员科班出身。而为这一刻的到来,这个建档立卡户家庭走出来的少年足足准备和等待了六年。
初中毕业后,索朗报了内地的西藏中职班,本选的是戏剧表演专业,但因拮据的家庭无法承戏剧专业高额的费用,遂改成了农业专业。中专毕业后,索朗回到家乡,正赶上《文成公主》剧第一年招募演员,索朗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参加面试,顺利进入了剧组。因为没有表演基础,索朗只能从普通群众演员做起。通过在剧场的演出、培训和学习,逐渐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再后来一些重要的角色也让索朗担任。就这样,在剧中跌跌撞撞磨砺六年之后,索朗积累了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正当他下定决心准备第二年面试《文成公主》中的主演禄东赞一角的时候,又一个机会悄悄地来到了身边。
2018年5月,《金城公主》舞台剧招募演员,索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在经过声、台、形、表各方面的考试之后,索朗终于在众多演员中脱颖而出,拿到了主演“那热将军”一角。这对于这个从西藏农区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说是何等的幸运,这也是索朗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实景剧的群众演员到舞台剧的主演,除了收获了更多的专业演出经验与技能,每月的收入也大大提高,如今,索朗每月都有7000余元的收入,一部分补贴家用,一部分给弟弟妹妹上学提供生活费,一部分用来照顾生病的母亲,为了让父母住得更舒服,索朗还计划着年底再把家里的房子装修一下。“前年,我带了父母来看《文成公主》,演出结束后,我看到他们眼眶湿润了,我知道他们是看到我为了梦想努力的样子而自豪,有了他们的支持,对于未来,我更加的笃定了。”这个执着的年轻人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那曲小伙次仁嘎桑的“第二人生”
刚刚带领团队完成了一场大型活动商演的27岁那曲小伙次仁嘎桑,脚还没歇地,便又匆匆奔赴文成公主剧场,投入到演员的排练中。
从西藏大学舞蹈系毕业的次仁嘎桑,如今已是《文》剧的舞台总督导,负责整场演出的总体组织与管理工作。跟随《文》剧多年的成长,次仁嘎桑从最初的舞蹈演员到督导再到总督导,角色的不断转换,也在默默影响他的思想。舞蹈科班出身的他通过在该剧历练不仅收获了全方位的舞台演艺专业技能,更掌握了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2018年他也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自主创业。
嘎桑是那曲人,每每回到那曲牧区的家乡,与家乡的兄弟姐妹讲起自己的演出经历,家乡喜欢跳舞的年轻孩子们都希望追随他。为了让更多西藏农牧区喜欢跳舞的孩子能做喜欢的事,2017年,他在拉萨开办了一间自己的舞蹈艺术团,专门招收西藏各大农牧区热爱舞蹈的年轻人加入。除亲自教学外,还请自己大学的专业老师以及自治区艺术团的老师为大家授课,如今团队从最开始不到十人变成了七十余人的大团队,晚上他们同样在《文》剧中演出,白天则接各类商演。“年营业收入最多的时候将近100万元”,被问到创业的成效,这个草原牧区男孩自信满满,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领着团里的成员们增收。如今,嘎桑还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致力于藏地宣传片、纪录片和微电影拍摄。嘎桑说,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通过舞台艺术表演和影像更好地将西藏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作为西藏文旅扶贫的标杆项目,《文成公主》自2013年8月演出以来以参与建设、参加演出和提供创业平台等方式,直接吸纳和间接带动就业4000人以上。项目建设期间,通过运输、工程建设、劳务合作等方式,为周边村民提供收入近5000万元;正式运营后,800余名演职人员中95%的本地农牧民,白天在外务工务农,晚上参加演出可增加每月3000-4000元的收入。除参与演出外,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保安保洁、服务接待、行政后勤等百余个就业岗位。而通过项目带动的票务销售、交通接驳等产业链关联就业更达上千人;通过景区运营和产业发展,村民还可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来源。项目还先后接收返乡藏族大中专生近千人,他们通过在剧场的工作,接受各类培训,不断成长,有的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甚至还有的开始了自主创业,有效提升了职业技能,增加了融入市场的自身竞争力。
在为贫困群众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我和我们剧组的同事更关注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的提升。通过对贫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激发他们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巩固扶贫成效。至今,我们已经接收的约5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全部脱贫。他们通过掌握的职业技能和树立的职业素养,已能完全融入市场需求,或选择继续在《文成公主》工作,或选择新的工作岗位,甚至自主创业,已彻底改变了生活状态。该剧还持续重点接收“墨竹工卡易地搬迁文创园安置点”的贫困群众,通过扶智扶志、就业创业的方式,真正实现易地搬迁贫困户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产业扶贫到就业支持再到创业扶持,让大量藏族百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正是《文成公主》剧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扶贫创新目标,即改变当地劳动者的观念,提升其技能能力,增加融入市场经济的自身竞争力,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初秋午后,雨后初晴,一轮七彩双彩虹在次角林村上方凌空架起,此时的文成公主剧场在阳光下格外闪耀……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