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意味着什么?
文/高国力、李智 编辑黄琳
成都国际铁路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最新的国家命题。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而言,“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意味着什么?成都该如何创造“示范区”的独特价值和引领意义?
核心抓手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成都新时代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核心抓手。
“示范区”建设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首先,“示范区”率先在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方面形成示范,有利于激发成渝地区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正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冲刺阶段,成渝地区需要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成都是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资源最多、产业基础最好、创新活力最足的区域之一。“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成都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和策源功能,通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制度、组织、文化等全方位创新,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其次,“示范区”率先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形成示范,有利于促进成渝相向发展、协同共兴。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是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成都和重庆与周边腹地呈现出明显的经济落差。“示范区”建设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引领,通过加快实施成都东进战略,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一步强化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有利于助推成渝地区形成“干支联动、双核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三,“示范区”率先在公园城市建设和生态价值转化方面形成示范,有利于成渝地区塑造大国大城绿色魅力品质形象。
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本底良好。“示范区”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开辟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通过公园城市建设和创新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系统推动城市营城模式变革,构建城市绿色发展动力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彰显成渝地区独特生态本底和鲜明生活特质,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第四,“示范区”率先在内陆地区国家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方面形成示范,有利于助推成渝地区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
成渝地区向西向南开放区位优势明显,承担连接国家向西开放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功能。“示范区”建设以开放理念开创城市国际化发展新境界,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聚焦全面拓展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在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走在前列,有利于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此外,“示范区”率先在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方面形成示范,有利于推动共建全球向往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愈加凸显,严重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示范区”建设吸取超大城市传统发展路径的经验教训,以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建设具有优质生活品质和独特人文魅力的城市,率先推行“全周期管理”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有利于在突破超大城市发展困境、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形成示范,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获得感。
战略功能
放在成渝共振大背景下,“示范区”建设要强化“两地两区一中心”战略功能定位。也就是说,“示范区”建设要以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先行区、内陆地区门户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彰显巴蜀文化魅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为引领,打造成为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是要巧借外力、苦练内功,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以创新发展重塑城市发展动力,加大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加强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良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成都科学城建设,联合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推动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与重庆合作建设成渝科创走廊,引领建设成德绵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带,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二是拓展空间、建圈筑群,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成都东进战略,高水平建设成都东部新区,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国际交往中心、前沿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等核心功能,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核心,加快建设与重庆主城区同量级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拓展支撑成都发展的战略腹地。引领建设成渝发展主轴和沱江流域绿色发展轴,打造成为支撑成渝地区发展的“脊梁”和促进成渝相向发展“新纽带”。
三是协同治理、示范创新,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先行区。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加快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沱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长江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
四是转型提质、协同联动,建设国家内陆地区门户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加快构建以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为引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别合作园区、临空临港经济区等开放平台为支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与重庆共同争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内陆自由贸易港等更高水平的开放新平台。以规则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打造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
五是均衡普惠、品质提升,建设彰显巴蜀文化魅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按照多元化人口结构、高品质宜居环境、高标准设施品质要求,大力提升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打造西部国际化教育高地和西部生命健康服务基地。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弘扬,挖掘天府文化内涵,塑造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着力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加快建设巴蜀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以提高城市应对经济社会、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重大风险的能力为重点,着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高国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智:博士、助理研究员。)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