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掰玉米记
2020-10-18 15:09:3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网衡水10月18日电(记者 雷东瑞)站在田埂上,看着东倒西歪的打蔫玉米秆,老雷心疼得直跺脚。

  60多岁的老雷,家住冀南平原,今年种了十二亩玉米。十几天前,一场大风加冰雹,毁了老雷对今年秋收的期望。

  “方圆十几里,玉米杆倒得一片一片的”。还能用大型收割机吗?老雷心里没有底。

  听说,为了应对倒伏的玉米,大型收割机的车主对机器进行改装了,有种粮大户在用。老雷赶去一瞧,直摇头:收割速度比以前慢,许多带皮的玉米穗都压到了土里,“人拿着镰刀,弯着腰,像探地雷似的,正翻找玉米穗哩。用机子不合适!”

  老雷打定主意,决定用手掰玉米。

  掰了几天后,老雷老伴的手开始出现裂口,“钻心的疼,手指头都不敢打弯。”

  更让老雷老伴心疼的,是今年的收成。“雨水大,再加上冰雹这么一砸,看这玉米粒,瘪瘪的。以往这两亩半地的收成,能装两辆拖拉机,都还冒尖。今年顶多装一拖拉机,产量减少了不少呀!”。老雷两口子有些失望。

  在地里,老雷伸着手,开始算起了账。“刚掰下来的湿玉米穗,一斤五毛四左右,虽比去年贵一毛钱,但补不回来今年减产的呀,怎么着今年收入要比往年少三分之一。”

  幸好,这十二亩都入了农业保险,“入险的时候,保费每亩四块八,看秋后能给赔多少吧。”老雷还是有些期待。

  记者发现,这里种的大多是沃玉、十三星、372等传统玉米品种,虽价格平稳,但收入不高。

  为啥不种经济作物呢?“棉花价格高,可一年一季,得大量打药、浇地、管理,费死劲。玉米虽价低,可一年两季,一季玉米、一季麦子,两季加起来的收入,跟种棉花差不多。谁还愿意种费劲的棉花哩。”

  “俺们也想种点值钱的,一是不知道种啥,二来也缺技术,希望能有人给俺们引导引导。”

  正说着,由于地湿,老雷的拖拉机陷进地里了。

  “小明,你用你那大拖拉机,来给俺拽一下吧!”老雷赶紧给邻居小明打电话求援。

  一会儿的功夫,小明开着95马力的大拖拉机来了。拿出缆绳,“嘟嘟嘟”一下子就把老雷的拖拉机拽出来了。

  看着这大机器,老雷感慨:“干活还得是大家伙呀!”

  小明是个80后,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他也曾在外打过几年工,后来结婚生子,就没再出去了。

  这些年,许多人去城里打工,土地闲置下来。小明两口子承包了100多亩,买了三台大型拖拉机,置办了各种农具。“从播种、浇地到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

  随着地越种越多,小明两口子又勤奋实干,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城里买了房,也有了车。

  但村里像小明这样的种粮大户,只有个十多户,大都是80后年轻人。“未来地谁种呢?致富,还是要看年轻人上规模才行呀!”老雷有些羡慕,也有些发愁。

【纠错】 责任编辑: 王頔
加载更多
天山脚下稻花香
天山脚下稻花香
金秋菊花香
金秋菊花香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75112662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