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90后”袁隆平“比拼”稻田“后浪”
2020-11-16 18:23:5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长沙11月16日电 题:“90后”袁隆平“比拼”稻田“后浪”

  新华社记者周勉、袁汝婷

  民以食为天。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继续强调,“确保粮食安全”。

  11月1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的“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仪式上,袁隆平(左二)给获奖人员颁奖。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这是11月1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拍摄的袁隆平。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自1963年首次萌发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到创新性地提出“三系配套法”,一个人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辗转几天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育种研究,再到如今带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批年轻骨干继续热火朝天“捯饬”水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这个领域已“耕耘”近一个“甲子”。

  规划《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这其中,有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和他带领的年轻队伍的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亲眼看到过路边的饿殍”,年轻的袁隆平十分痛心,他从此决定选择农业报国,让老百姓“吃饱饭”。为了这个梦想,他开始了一辈子的奋斗。

  年轻专业研究团队以袁隆平为榜样,袁隆平视年轻人为希望。他们为了同样的梦想,不断创新、进取。

  袁隆平在湖南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2017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十三五”期间,袁隆平带领团队先后在海水稻、低镉水稻和第三代杂交水稻应用等多方面取得突破。2018年1月8日,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得了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一批80后、85后崭露头角。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1984年生人,2014年就以主力身份参与了超级杂交水稻在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的攻关过程;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衡阳取得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优异成绩,该项目负责人和方案制定人之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是个85后,前几天的内部表彰大会上,袁隆平亲自为他颁发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袁隆平说:“通过科技创新完全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下一步,要努力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冲刺。”他给未来五年定下了几个“小”目标: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2000公斤、继续冲刺杂交水稻单季每公顷20吨、改造2亿到3亿亩盐碱地发展海水稻、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

  “您觉得自己跟青年一代研究力量有什么不同?”记者问袁隆平。

  一向乐观幽默的老爷子直言可以“比拼”年轻人:“没有什么不同,关键是脑瓜子没有‘糊’。我是‘90后’。”出生于1930年的他老当益壮,说到这里,还现场背起九九乘法表,“九九八十一,哈哈哈,八八六十四,哈哈哈……”现场气氛一下被这个“宝藏”老爷子带得欢快热烈。

  “您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记者问。

  袁隆平说道:“希望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靠这些年轻人。”

  李建武对此回应道:“老一辈在那种简陋的物质和生活条件下都能够坚持把杂交水稻从无到有做出来,而且一步步发扬光大,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年轻一代一定要把成果延续下去。”

  这是11月1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拍摄的袁隆平。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11月1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的“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仪式上,袁隆平(前排右三)和获奖人员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袁隆平(前右一)在长沙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2019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笑冬
“90后”袁隆平“比拼”稻田“后浪”-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674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