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西海固一家四代“搬”来幸福生活
2020-11-22 16:52:5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银川11月22日电 题:西海固一家四代“搬”来幸福生活

  新华社记者邹欣媛

  39岁的王居银常年在离家百公里外的矿井务工,赶上每月难得的岗位轮休,他总会回到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柳树台村,享受一家七口四世同堂的温馨时光。

  在王居银家的小院里,4间砖瓦房分别住着93岁的爷爷王德玉,71岁的父亲王正保和70岁的母亲景秀兰,以及他们夫妻俩和一儿一女,另外还分隔出厨房、杂物间,一旁牛棚里拴着6头牛。

  “以前我们家在彭阳县,离矿上300多公里,路不好走,来回一趟要两天。搬迁后,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很方便。”王居银说。

  王居银所说的彭阳县,地处宁夏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区。这一区域山大沟深,一度十年九旱,曾被视为“贫困”的代名词。

  为使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宁夏探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来自西海固的20余万苦寒农民,举家、举村陆续搬迁到吴忠市红寺堡区,形成了一个县级建制的搬迁群众安置区。

  2005年,王居银全家从彭阳县王洼镇崖堡村搬迁至红寺堡区。他说,10余年来,一家人的日子变了样,新家早已成了他们心中的家乡。

  王德玉身体硬朗,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他说,年轻时,遇到旱年,人没粮食吃,等不到小麦变黄,晚上偷偷割点麦穗填肚子。现在要啥有啥,饿不着。

  搬迁前,王德玉和王正保是全家的顶梁柱,40多亩旱地从种到收考验着他们的体力。“两个人一头牛一整天也犁不了几亩地。收麦子更累,怕遇暴雨就要抢收,可用镰刀两人一天最快只能割4亩麦子。”王正保记忆犹新。

  搬迁后,王正保仍然种20亩玉米。他告诉记者,这里种水浇地,他很快就学会了开闸灌溉,秋收雇人用机械两天就把玉米收完了。“我还种了不到一亩的黄花菜,是增收的营生。”王正保笑着说,日子好过,心里自然高兴得很。

  王居银也定下心来,成为煤矿的长期工。“现在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主要负责检查安全隐患,比以前采煤轻松些。”王居银说,他一直用心学,考取了相关的资格证。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只要有一技之长,生活就更有盼头。”王居银说。

  王居银10岁的女儿王侠兴趣广泛,课余时间喜欢学习舞蹈,跳得有模有样。王正保提起孙女、孙子,言语中充满骄傲,“他们长大了,肯定比王居银强!”

  据了解,红寺堡大力发展玉米、酿酒葡萄、黄花菜等特色产业,搬迁后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最初不足500元增至去年底的9825元。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加载更多
赏雪
赏雪
长春:“冻城”美景
长春:“冻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长江我的家
我的长江我的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677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