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村”的“生意经”
2020-11-24 18:18:4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文互动)(1)“葫芦村”的“生意经”

  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村民孙国玉在给葫芦“打皮”(10月19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11月24日电 题:“葫芦村”的“生意经”

  新华社记者宋瑞

  54岁的孙国玉将家里最后一批成熟的葫芦运到了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的葫芦加工体验馆。她把上百个青色葫芦摊在地上后,通过磨砂工具将其“打皮”,统一打包卖给了村里创办的企业。

  “我家现在经营着4亩葫芦地,除了自己卖个头大、品相好的葫芦外,村里还回收剩余的小葫芦,统一做成工艺品。我家现在一年收入能有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孙国玉说。

(图文互动)(2)“葫芦村”的“生意经”

  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毕红鸽介绍村里加工的葫芦工艺品(10月19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赶时髦”的她还开通了线上直播。“我的直播平台上有2000多个粉丝,若有顾客相中了葫芦,可以直接提前预订。”

  近年来,大杜庄村将种植葫芦发展成为特色产业,村里的200多亩地上种植了30多种葫芦,年产值超过600万元。

  然而就在几年前,村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汽车配件厂、胶合板厂、面粉厂等一批‘散乱污’小企业把村里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经常反映。”大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毕红鸽说。

  2017年起,大杜庄村将“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取缔。随之而来的是“经济阵痛”,村集体几乎断了收入来源,大杜庄村也被列为天津市的困难村。

  毕红鸽带领村两委班子思考转型路径。“大杜庄村有40多年的葫芦种植历史,了解到当时村里仅剩的2家种葫芦大户一年能挣几十万元,我们觉得村里发展葫芦产业有希望!”

  从育苗、打理秧苗、葫芦培育,到探索网络销售渠道……毕红鸽请来村里的种葫芦能人给村民们授课。随后,大杜庄村创办了葫芦加工和销售公司,发展特色文玩葫芦种植产业。

(图文互动)(3)“葫芦村”的“生意经”

  在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的葫芦加工体验馆,朱娜对葫芦进行工艺加工(10月19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村民在销售自家葫芦的同时,可以将剩余葫芦批量卖给村办企业,由村里加工成小工艺品后,统一售卖。”毕红鸽说。如今,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污染也没有了,村子发展走向了良性循环。

  在村里新建的葫芦加工体验馆内,一串串经过激光烙画的葫芦工艺品与中国结串联起来,整齐地挂在架子上。毕红鸽说,每个葫芦售价10到20元不等。

  朱娜是葫芦加工体验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自打村里开了葫芦馆,我就辞了外面的工作,如今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专心照顾家庭。”朱娜说。村里葫芦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以把葫芦进行烙画、雕刻等工艺加工,制作各种葫芦工艺品挂件。

  此外,大杜庄村还建设了葫芦文化博物馆,并在这里定期举办葫芦烙画课程。“这让村民掌握一门手艺的同时,也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毕红鸽说。

  2020年,大杜庄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未来,我们计划延伸葫芦加工产业链,进行葫芦食品加工,将大杜庄村打造成特色‘葫芦村’,让村民依托葫芦产业越过越幸福。”毕红鸽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加载更多
赏雪
赏雪
长春:“冻城”美景
长春:“冻城”美景
北京:夜色怡人
北京:夜色怡人
我的长江我的家
我的长江我的家
北京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创“十三五”以来最大增速

“葫芦村”的“生意经”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67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