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融入社会、拥抱阳光——写在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
迈出家门、融入社会,是残疾人群体的朴素愿望,更是社会治理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康复、培训以及自己创业,融入社会工作,拥抱美好生活。在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我是一名‘上班族’”
甘肃省兰州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的日间照料中心内,37岁的朱晓君身披白大褂,和七八个残疾人围桌而坐。他们正在制作手工鞋垫,一旁的书架上摆满了他们制作的锦盒、十字绣等手工艺品。
朱晓君是一名智力残疾人士。“以前只能在家待着,每天就算是出门帮奶奶买菜都觉得很高兴。”朱晓君说,现在我已经在日间照料中心“上班”了。
从2012年开始,她在中心从事辅助工作,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我现在是一名‘上班族’,一个月能挣2300元,有了存款,还有了‘五险一金’!”她笑着说,虽然她说不清“五险一金”是什么,但她格外自豪。
日间照料中心主任张桂文表示,目前,日间照料中心共有9名残疾人,除了日间看护,照料站还拓展了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通过简单、相对固定的工艺流程,组织与其健康状况、技能相适应的简易劳动加工,帮助残疾人开展辅助型就业。“残疾人需要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只要有人带着他们干,他们就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张桂文说。
截至2019年7月,兰州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先后收住重度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近9500人次,托养残障人士750余人次,同时为近1200人开展了庇护性就业培训。
“我有了自己的专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劳动者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改善的主要经济来源,对于残疾人来说亦是如此。
从今年10月下旬起,46岁的无锡市民张平,每周都会来到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班上课。“18岁时工伤,左手四个手指齐刷刷地没了。”张平说,肢体上的残疾曾让他十分痛苦,但幸好当初参与了无锡市残联组织的电动车修理培训班,他也依靠这门手艺有了收入来源,月收入最高时能达到7000元。
“是残联的培训项目让我有了自己的专长,也让我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张平告诉记者,靠修车起家的他,生活也慢慢发生转变,他开始乐于学习,尤其痴迷新鲜“物件”。
“电脑、网络直播,我现在都学会了,今年我准备和朋友一起合作开个电动车销售网店,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张平表示,电子商务班的培训让他信心倍增。“希望日子过得好一些,只要不放弃,总能闯出一条路。”他说。
无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有各类残疾人口近30万,为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目标,无锡建立了无锡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同时设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通过蛋糕烘焙、电子商务等技能课程,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打破’盲人的黑暗世界”
“小时候,我的世界很小,从家里到盲校,两点一线,从不敢朝外多迈出一步。那时候,我就有个梦想,我一定要‘打破’盲人的黑暗世界。”
今年46岁的曹军,是一家IT公司的CEO。但二十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盲人按摩师。“那时候的手机,我们残疾人根本无法使用,我经常借客人的手机摸,试着使用它,心想如果盲人能用上这种高科技,是不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有很大变化?”
童年的梦想让他下定决心,不仅要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还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使更多盲人重获生命之光,沟通不再有障碍。
靠着一句“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改变盲人的生活方式?”,他先后找了十多位程序员,希望与他们合作,但都因工资低、没前途等理由被回绝。在朋友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断学习中,曹军攻克了源代码难关,最终开发了手机读屏软件、公交车手机自动报站系统、盲人GPS导航系统等多种软件,让越来越多的盲人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今年疫情期间,为方便盲人及时了解疫情信息,他和同事们远程协作办公,仅用4天时间便开发了全国第一款公益性无障碍疫情查询的微信小程序——“新冠无障碍防护通道”,增强盲人朋友们的抗疫信心。
“作为盲人,我还有很多梦想:我想让盲人也能开自动驾驶的汽车;让他们牵着电子导盲犬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他们在仿生眼镜的帮助下,在天安门广场上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为了这些梦想,我愿用一生去挑战。”曹军说。(记者邰思聪、何问、何磊静、任延昕)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