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12月25日出版的第24期《半月谈》刊发记者李勇、李松采写的文章《背靠“一张网”,基层不愁也不慌》。全文摘要如下:
现今,许多基层干部需要“网上办公”。只是,基层治理网格化有时没给基层减负,却给上级“甩锅”带来了方便。理顺网格构造,让网格真正发挥效能,重庆铜梁区的办法在基层还真“要得”!
“一网整合”,基层力量攥成拳
在一些地方的网格化治理中,各个网格实际上各自为战,职责交叉,“留白”不少。“网格林立,却做不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就是人没少派、钱没少花、事还没办好。”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告诉半月谈记者。
如何让基层治理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矛盾纠纷网中化解”?铜梁干部认为,关键是要科学梳理网格化治理流程,让“末梢”也能资源充足、反应灵敏,“大脑”更能做到部门联动、高效处置。
怎么办?铜梁想到了做减法,将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变“多网”为“一网”,实现基层问题、群众诉求“一网兜住、一网打尽”。
“我们正在试点,推动1000多名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网格的治理力量,比如说城管协管员、综治巡逻员、食药监协管员,转身份、变职责,统一聘为社区专职平安员,全部进入全区131个社会治理网格,充实基层治理力量。”铜梁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左春华说,平安员集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为民服务等职责于一身,“一格多员、一员多用”。
“社区基层干部直面群众,过去苦于人力不足、资源不够,想回应群众诉求,心有余而力不足。”蒲吕街道政法书记唐林说,变“多网”为“一网”让网格员队伍从部门“方面军”变成社区“集团军”,基层干部的力量就此攥成了拳头。
“一键响应”,件件诉求有回音
在逐步统一基层治理网格基础上,铜梁区依托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指挥大脑”逐步运转起来。
借力大数据,公安、应急等部门实现信息整合;区级部门直接入驻指挥中心,发现问题联动解决,群众诉求“一键响应”……在铜梁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半月谈记者看到,各类上报线索、职能部门处置情况等信息在屏幕上不断滚动。这里连着每一名基层平安员,也连着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平安员发现的问题,职能部门的处理意见,都有完整记录,办结时间清清楚楚。
铜梁区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信息受理科负责人陈鹏洲说,村(社区)、镇(街道)无法处理的问题可上报至区级平台,后者会协调相关部门联动解决。
“一路畅通”:基层吹哨真管用
基层干部头疼的事,莫过于“责任层层甩,办事件件愁”。正如左春华所言,“很多治理难题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的药方其实在上面”。怎么把药方送下来?唐小平的回答很坚决:“从机制建设着手。”
以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为例,近年来由于基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弱化,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少群众生病不得不往上级医院跑,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铜梁区意识到,求解这类问题,不能一味给基层压担子,区级领导得动起来。由区深改办牵头,卫健委、人社局、医保局等密切配合,把基层医务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分配格局统统打破,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得,基层医生和干部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越是尖锐的基层矛盾,越需要上级用担当帮基层“解套”。“征地拆迁的矛盾牵涉部门太多,基层权限太小。”铜梁区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如今,面对此类矛盾,铜梁区的基层干部不必再“死扛”,信访、规划、公安等部门及时联动,怨气让沟通的活水消除了。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