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1/ 04 18:29:07
来源:新华网

“俺要再跟老公拜回堂!”——搬迁户王爱平的新春“小目标”

字体:

  新华社石家庄1月4日电 题:“俺要再跟老公拜回堂!”——搬迁户王爱平的新春“小目标”

  新华社记者李继伟

  “搬新家,住新房,俺要再跟老公拜回堂。”河北省魏县贺祥社区58岁的农民王爱平,指着刚拍不久的婚纱照说,“搬出了‘蛤蟆坑’,生活质量往上升,得补上婚礼这一课。”

  打小生活在漳河行洪区的李家口村,王爱平和村民们时时受到洪水的威胁。为防止洪灾侵袭,村民们争相挖土垫高地基,时间一久,村外深沟环绕。

  “那个时候,夏天一下雨,村外深沟里满是蛤蟆,哇哇声从天黑直响到天亮,大伙儿自嘲是住在了蛤蟆坑里。”李家口村村干部常永德感慨道。

  搬离行洪区,逃出“蛤蟆坑”,一直是王爱平的梦。正当她和丈夫加足马力为梦而战时,2009年的一场疾病却让她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5万多元债务,更觉搬家遥遥无期。

  让王爱平惊喜的是,国家扶贫政策的“大礼包”正在悄悄将她“包裹”:魏县列入河北省2016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2018年10月,王爱平一家仅花6000元就搬进了贺祥社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魏县把安置社区、产业园区、农业景区“三区同建”,通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精细化服务,引导搬迁群众有序就业。

  拿王爱平一家来说,丈夫在政府组织的培训班上学会了室内装修技能,一个月能挣到五六千元;王爱平则在产业园区的扶贫微工厂干上了织布工,每月收入近2000元;再加上3亩桃园及庄稼收成,王爱平家年收入超过了8万元,彻底甩掉了“贫困帽”。

  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蛤蟆坑”,告别了泥巴路,拥有了新工作……喜事接连而至,王爱平一家的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俺就和老公商量,春节前好好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结婚纪念日吧,过去因为穷,咱也没像样地办过婚礼。”

  “中。”丈夫一点头,这事就算定下了。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94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