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重大课题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准确把握这一重要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等,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系列政策主张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这一理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个月后,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他继续阐发这一理念,提出了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正确方向: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同心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着力推进合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初步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这一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初步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正确把握当代世界的主题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也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面对这一潮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必须重新思考和回答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认清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这清楚地表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鲜明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些论调的产生,一些是出于对中国的无知或误读,一些是出于焦虑,一些则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偏见。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了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必须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回应这个问题,提出并不断深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他强调“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将为世界带来极大的机遇”,“中国将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同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合作共赢的新思路代替“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你输我赢”的旧思路,把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努力推动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重要实践平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为了推动这一倡议变成实践,他还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并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坚定意志。“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向世界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阔前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二、科学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进一步系统、深刻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使这一重大理念更加丰富、完善,日益深入人心
在初步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内涵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深入思考和不断完善这一重要理念。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发表演讲,从“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高度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他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必将回馈国际大家庭。中国一直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随着中国实力上升,我们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的发展不会牺牲别国利益,只会增进共同利益。”同年11月,他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深入剖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带来的启示。他指出:“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该加强对话,交流学习最佳实践,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继续阐发这一理念。他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详细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动因、愿景与实施路径。他在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了著名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回顾了100多年来人类取得的发展进步、遭受的劫难、最殷切的诉求,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5个方面提出了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各国人民对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期待,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随后一段时间,这一理念相继被写入一系列国际性文献。2017年2月10日,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3月17日,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3月23日,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11月2日,写入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理念,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繁荣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更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奉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一条,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十九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和崇高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发展和实现世界美好前途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决心。
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充分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深入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首次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系统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总书记还在多个国内外场合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重要倡议,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更加清晰具体。同时,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到合力应对气候变化,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引领全球减贫合作,中国的实际行动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思想之树”结出了丰硕果实。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以特殊形式验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面对这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人类只有一条正确道路,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向前迈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同几十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谈、通电话或视频会见,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和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等,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有关非洲国家截至2020年底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这一切都生动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这些成绩为全球战胜当前危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案和路径,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
疫情凸显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国际社会都很关心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坚持与时俱进”。他提出,要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各方应该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要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要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要提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加大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力度,保护好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外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结晶,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有力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进行努力,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只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