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28日电 题:上海防疫,有腔调!
新华社记者 周琳、仇逸
7天时间,16例本土病例,27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此轮上海疫情控制住了。没有封城,没有搞全员筛查,没有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有的是隔离时可以带上宠物,流调信息只有轨迹不提人,流动早餐车为封闭小区服务……
1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楼新开辟多个紧急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抽空就近采样。华山医院120位采样队员将对1万余名医护人员、内外工勤人员、在院病人、探视家属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发(华山医院供图)
市民平静生活背后首先是另一群人的负重前行:迅速锁定场所、病例,科学确定密接者、密接者的密接者以及一般接触人员,落实分层次的闭环管理措施等。超过3100人的三级流调队伍,始终尽可能跑在病毒前面。
政府决策与市民配合之间的默契和尊重,也是守好这座城的关键。以带宠物隔离为例,上海没有出什么规定、下什么文件,而是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可以”。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的话说,就是决策时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人之常情”。
这种平等协商、柔性管理的理念,一直代表着上海疫情防控的“腔调”。在一度被封锁隔离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口,一位男士要求进去。经过了多轮检查登记,他居然真就进去了。他有他需要守护的家人,防疫人员则坚持严格管理、以人为本。
在上海,有一个说法叫拿捏好防疫节奏:对内,流调队伍像破案一样,通宵寻找源头;对外,尽量不要过多打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是一个城市应该有的温度和精神源泉。
1月21日,上海昭通路居民区外拉起了警戒线。新华社发(王陆杰摄)
相关阅读:
【纠错】
【责任编辑:李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