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2/ 04 08:56: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还好历史“欠账”须坚持科学的生态修复观

字体:

  宁夏贺兰山生态保卫战的成效有目共睹,如今的贺兰山褪去黑衣、重披绿装,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去除掠夺式开采留下的“伤疤”,大山正在休养生息,成为动植物的“隐秘王国”,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户外运动的乐园。

  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投入巨大。由于宁夏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坚决治理、动作迅捷,贺兰山正在转变成一座生态趋于平衡的“守护山”。

  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科学统筹治理,几代人、数十年造成的破坏,绝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性投入就能彻底改变的。人们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变,随着生态修复走向深入,必然还要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贺兰山生态修复遭遇的地下煤层自燃问题,就是一个历史上长期存在、治理难度大、一直困扰当地的头疼事儿。过去还曾经发生过打着灭火工程的旗号盗采盗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通过继续开采的方式挖掉燃烧的煤,与之前提出的保护区内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关闭退出,所有非法人类活动彻底停止的保护方针确有冲突,当地干部深恐在实施保护的过程中再造成破坏,无法向中央和老百姓交待。

  唯有尊重规律、严格论证、科学治理,在制订火区科学治理方案的同时,完善生态保护监管全过程链条,全方位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才能有效规避“二次破坏”,才能避免灭火工程成为个别人碗中的“唐僧肉”。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需要我们在面对各种矛盾困难考验中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打好攻坚战。贺兰山地下煤层自燃已绵延数百年,这个旧账必须还,解决这个历史问题也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

  在生态修复方面,面对迫在眉睫的问题,既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讲规律的同时又要有只争朝夕的速度意识。当前,中央及宁夏有关部门正在集思广益,努力寻求更科学、更完善的治理方案。随着治理方案日臻完善,贺兰山腹地的“内火”必将得到控制并妥善解决。(记者 于瑶)

【纠错】 【责任编辑:王秀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90112706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