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论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并明确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既是党史学习教育应坚持的原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更好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历史思维,树立大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思维是一切门类的科学都离不开的一种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思维方法,体现的是一种大历史观。坚持历史思维,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传统,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现象的不竭动力。
党史作为一门政治性极强的学科,在学习和研究时更离不开历史思维,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把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置于百年历史乃至鸦片战争以后180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思考,努力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大历史观,才能真正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比喻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和几代中国人寻梦、追梦、圆梦的艰辛历程,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及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确立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目标。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充分体现。
坚持历史思维,需要全面看待党史,注意考察分析党史发展中的继承性和关联性,不能用静止的、僵化的方法将其割裂开来。比如,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一些人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厚此薄彼,或以此非彼,这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两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对改革开放前实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论述,坚持了历史思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正确评价这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根本遵循。
坚持历史思维,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两个决议,一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本身就是遵循唯物史观、坚持历史思维,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结果。这两个决议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体现了党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所采取的一以贯之的科学态度,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党史,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设前提、开辟道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必然追求。这两大历史任务,是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就能更为深刻地领悟到,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坚持初心使命,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就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形成、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就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
围绕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可以说,党的不懈奋斗史是党的历史的主体,展现的是党和人民群众在历史舞台上创造历史的恢宏画卷,反映的是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非凡历程,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艰辛奋斗。党的理论探索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展现的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思想伟力,感悟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党的自身建设史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的是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政治勇气,折射的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及由自我革命推动引领社会革命的坚定决心。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学习党史,只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会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起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了解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觉,真正了解由于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展现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党史观,真正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3、坚决抵制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历史的存续与传承。尽管历史记载不可避免地搀杂了一些主观因素,但没有改变这样一个前提,即历史本身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专门干抹黑、解构历史的勾当,其包藏祸心昭然若揭。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拿党的历史大做文章,夸大党的历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诋毁革命领袖。苏联之所以解体,苏共之所以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了苏共历史,列宁、斯大林遭到否定,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不敢亮剑、不会亮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认为西方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将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然而,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从“9·11”事件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都折射出资本主义体系性危机。时代大潮让“历史终结论”走向终结。
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总结与警醒。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201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袖人物和指导思想所持的鲜明而郑重的态度和立场。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这是激励党和人民事业前行的强大精神能量。而这也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猖獗攻击的对象和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嘲讽和恶搞英雄模范人物,企图全面消解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搞乱,把红色传统涂黑,把红色基因改性,切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就必须树立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捍卫英雄事迹和形象,同形形色色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