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4/ 02 10:25:27
来源:新华网

4月4日21时35分“清明”:莺飞蝶舞花吐蕊,春明草绿雨润田

字体:

  新华社天津4月2日电(记者周润健)“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4月4日21时35分将迎来清明节气。此时节,春回大地,天朗气清,桃红柳绿,花开缤纷,莺飞蝶戏,燕子归来。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阳历的4月4日、5日或6日,为清明节气的开始,它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时交“仲春”与“暮春”之间。此时节,春光荡漾,草木发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以叫做“清明”。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清明作为一年中室外活动的起点,它不仅是播种、中耕或采茶、植树的大好时节,也是开展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的群体性娱乐活动的大好时节,甚至一度出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局面。

  清明既是自然的节气点,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只有清明。

  罗澍伟指出,清明节祭祖扫墓,源于古老的“墓祭”,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秦汉以后渐成风气,唐宋时又颁布清明节“出郊省坟”政令,从此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2006年,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国务院正式通过决定,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如今,“弘扬优秀传统,文明、绿色缅怀”已蔚然成风。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为适应这一物候节律,罗澍伟结合养生保健专家给出的建议提醒公众,此时节,可适当晚睡早起,使神志随清气上升而怡然畅达。少食动风升阳、触发宿疾之物,常服疏散风热、养肝利胆、通经明目的菊花代茶饮等。

【纠错】 【责任编辑:吴咏玲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286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