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4/ 08 16:19:55
来源:新华网

好久不见,武汉的春天

字体:

  新华社武汉4月8日电 题:好久不见,武汉的春天

  新华社记者

  2021年4月8日,距离去年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正好一年。

  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跨越冬与春、经历生与死、战胜惊与险。

  这里的人重寻生活坐标,这座城市重获新生,生命绽放光芒。

  铭记

  “很长一段时间,我什么也不记得。但慢慢地,那些记忆、那些乐谱都回来了……”

  4月,武汉,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89岁的王欣老人仔细擦拭心爱的小提琴,对着钢琴校准音色,和着雨声,悠扬的琴声,穿破被绵绵阴雨包裹的天空。

  去年春,王欣曾一度发展至新冠肺炎危重症,生命危急,被医护人员数次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甘俊超 摄);右图为:3月24日,“看夕阳的老人”王欣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内拉小提琴(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新华社发

  “我依稀记得,送我出病房做检查时,医生停了一下,让已快一个月没看过太阳的我,感受了久违的落日。”王欣老人回忆说:“没有太多的云,也没有太大的风。我们就静静地看,也不说话。”

  相差60来岁的医患共赏夕阳,陪检员甘俊超按下快门,一时全网刷屏,在那个仍带寒意的春日温暖无数网友。

  4月9日,武汉“解封”后的第二天,王欣顺利出院。刚回家时,全身无力、记忆力下降……一系列后遗症和慢性病依然困扰着老人。经过几个月调养,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每天可以围着小区走上好几圈。

  “爸,中午要不要管你饭?”“不用,我等会自己下楼去吃碗面。”王欣与女儿的一句家常话,平淡,却透着温暖,一如去年春天的那日夕阳。

  2020年4月15日,最后一批回撤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向火神山医院敬礼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离开后没有机会回武汉,但每每回忆起那段日子依旧百感交集。”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曾担任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二科主任。亲历过武汉的至暗时刻,见证过“解封”时的欣喜,武汉的细雨、火神山的静默、战友情谊和病友的牵挂,成为他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上一个春天,面对新中国历史上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封城”,在本该喧闹的时节,武汉人原有的烟火气没有了,街道空荡,人迹萧条,门窗紧锁。

  以武汉“封城”为节点,全国抗疫很快形成一盘棋。涓滴力量汇聚成大江大河,为战胜疫情构筑了坚实基础。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0年2月22日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左)与曹珊在车内聊天。从大年初一开始,两人就住进车里,为在疫情中抢救病患,争分夺秒,以车为家;下图为:3月2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和曹珊在下班路上。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遇到抢救的,那是按秒算,尽可能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曾为节省酒店到医院的10分钟,疫情“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夫妻涂盛锦和曹珊在医院“以车为家”近一个月。

  庚子春,花开寂寞,生命之花却因此绽放光芒。

  2020年4月8日零时刚过,封闭的“城门”一点点被推开,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史无前例的千万居民核酸检测。

  2020年5月15日,在武汉华生汉口城市广场四期检测点,工作人员对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艰苦卓绝的战“疫”,换来自去年5月19日以来,武汉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自去年6月1日起,武汉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曾每刻都在上演“生死时速”的金银潭医院,如今只有偶尔来复查的病人会打破些许宁静。“看着空空荡荡的病房,最初也不适应,转念一想,这说明生病的人少了,又开心了。”一天工作结束,涂盛锦和曹珊牵着手走向停车场,不远处,三处新建的门诊大楼正拔地而起。

  这是2020年4月15日拍摄的武汉雷神山医院休舱仪式。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家门重新打开的背后,有着这座城市里人们最真实的渴望与理想。

  “最幸福的就是按时下班,可以回家做饭,晚上遛遛狗。”疫情期间最大的奢望,正在成为25岁谭业丰生活的日常。“现在人员更充足了,队伍和硬件条件更强了,工作机制也更顺畅了,我们也更从容了。”

  作为武汉市武昌区疾控中心的公卫医师,流调是他的主要工作。以前流调队伍构成单一,流调人员捉襟见肘。“去年,单位新招入17个人,今年预计还要再招20人,人员补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谭业丰说,更重要的是流调外延也扩大了,以前只是疾控部门一家的事,现在武汉组建了“千人流调队”,由疾控、医院、民政、公安、街道、社区等多支力量共同组成,武汉市还建立了卫生应急指挥和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

  3月13日,武汉大学抗疫医护人员赏樱专场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抗疫英雄在樱花树下重逢,尽享樱花之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上一个春天的伤痛,在这个春天慢慢被治愈。“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从武汉大学的樱花林,到东湖岸边的樱花雨,肆意绽放的樱花下,市民和游客紧紧拥抱,放声大笑。

  3月8日,游客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赏花。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3月13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医护人员在樱花树下赏花。当日,武汉大学抗疫医护人员赏樱专场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抗疫英雄在樱花树下重逢,尽享樱花之约。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成长

  武汉人每天的生活,从热气腾腾的“过早”开始。

  “是配油条还是馓子?”黄鹤楼下,户部巷里,钟记鲜鱼糊汤粉摊前顾客盈门。米粉劲道、鱼糊鲜香,配上点点葱花、萝卜丁,在吴兰的巧手下,一份武汉特色小吃糊汤粉新鲜出炉。

  3月28日,人们在武汉市著名的小吃街户部巷休闲消费。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百余米的户部巷,人流不息、吆喝卖力、烟火绵长。

  “人气旺、生意好,一天要卖几百碗。”吴兰的额头冒汗,嘴角上扬。

  一年前,刚刚“解封”的武汉,人流、物流尚未冰释,这条主打“游客牌”的小巷冷清、不景气。

  “路上三五个人,一天卖几碗粉,本钱都挣不到。”回忆当时,吴兰直言差点“扛不住”。

  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刚刚“解封”的武汉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20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下跌40.5%,大量企业还面临流动资金缺乏、产业链断裂等重重困难。

  打好“主动战”,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送来“及时雨”,政府与企业一起,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2020年8月7日,受邀来湖北旅游的海南援鄂医疗队员陈小妹(左)与同事计超在黄鹤楼景区观光。湖北省组织“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陆续邀请援鄂医护人员代表以及湖北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走进景区,饱览荆楚风貌。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买粉送油条、加增豆腐脑档口、开辟外卖服务……线下线上齐发力,吴兰在想办法。发放“武汉消费券”、提供纾困贷款……为了提振市场,政府部门出实招。

  ——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全年减税降费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开工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70个。

  2020年4月30日,来自中铁七局的建设者在武汉武九北综合管廊工程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加快恢复城市“烟火气”。投放5亿元消费券;推出“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系列活动;所有A级景区免费开放。

  ——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城镇新增就业22.8万人;城乡居民低保综合提标6.7%;发放临时价格补贴4.27亿元;改扩建中小学和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60所。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市8.8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启动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十必须十不准”,推进“五减五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开辟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线上经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5月5日,游客在武汉东湖绿道游玩。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五一’时游客三五成群,‘十一’时街上就已人流涌动,过了春节,游客多到川流不息。”吴兰说,生意也逐渐恢复到从前的红火。

  统计显示,去年武汉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同比下降4.7%,走出夺目的“V”字反转。

  2020年8月17日拍摄的武汉“东湖之眼”摩天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今年的武汉热搜榜,聚焦的是开放、创新、科技等引领发展的主题;讲述的是开门红、樱花粉、人气旺等浴火重生的故事;展现的是风雨无阻、争分夺秒、再接再厉的劲头。

  武汉,以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向世人展示着“英雄之城”的别样魅力。

  2020年10月1日,游客在武汉黄鹤楼景区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新生

  彭银华的家庭相册里,一张用修图软件修改过的全家福照片让人泪目。照片上,有彭银华的父母,妻子钟欣,去年儿童节出生的女儿“六一”,以及被用修图软件加上照片的彭银华……

  “90后”烈士彭银华是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2020年2月20日,他在抗疫一线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牺牲;102天后,“六一”出生。彭银华没能看一眼自己的女儿,也没能给妻子钟欣一场早已准备好的婚礼。女儿100天时,家人把彭银华的照片用修图软件加到全家福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团圆。

  “等‘六一’长大,懂事了,我一定要跟她讲爸爸的英雄事迹,爸爸是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她应该骄傲。”钟欣说。

  江学庆、刘智明、吴涌……这一年,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抗疫一线人员用炽热的生命护佑了千万人的生命。

  在武汉生活了13年的汤加歌手兼吉他手约瑟夫·法泰,去年疫情期间,选择和家人一起坚守在这座城市,还创作了歌曲《黄鹤》为武汉加油打气。“时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关怀,是这座城市的底色。”法泰说,现在在武汉的公众场合大家还是坚持佩戴口罩,这就是团结一致的力量。

  生命,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城市,在千磨万击中坚韧如钢。

  昨日人助我,今日我助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九省通衢之地,武汉正在将一批批疫苗、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生产出来,运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2020年5月9日,开往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中欧班列(武汉)准备从吴家山站驶出,该班列满载3500立方米、294.42吨国际合作防疫物资,支援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0年以来,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已有7000多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武汉企业生产的。”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7月6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市利斯基货运站,中乌两国代表迎接“武汉—基辅”中欧班列。该班列是中国华中地区首列直达乌克兰的中欧班列。新华社发(谢尔盖·斯塔拉斯坚科摄)

  机器轰鸣、车来车往,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扩产能项目配套工程建设现场一派忙碌,项目预计5月底先期建成。全部建成后,武汉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年产能将再增加10亿剂。截至4月7日24时,武汉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近370万剂次。

  武汉敞开怀抱,宾朋纷至沓来。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武汉、汉口、武昌三大火车站发送旅客92.5万人次,单日最高旅客发送量为今年日常的两倍,发送总量达2019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4月3日,武汉杂技厅的演员们在演出后向观众谢幕。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消费意愿回暖,同时也带来需求升级。”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瑶说,今年一季度湖北地区46-55岁网购用户同比增长167%,户外鞋服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保健器械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

  数字之外,我们从黄鹤楼的游人如织、武汉站高铁繁忙如初、绚丽灯光秀和加速运转的快递单里,更能看到武汉归来的“速度”。

  春意盎然,花团锦簇,人如潮涌。天气晴好的日子,钟欣会带着女儿到家附近的公园踏青、赏花,感受大好春光。“生命很短暂,也太珍贵,往后余生我要好好爱‘六一’,让生命延续,让春光永暖人间。”钟欣说。

  3月28日,人们在武汉市楚河汉街游玩。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当……”长江之畔,江汉关静静矗立,钟声仍旧整点响起。

  春天的武汉浴火重生,英雄之城正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记者李鹏翔、廖君、侯文坤、王自宸、王贤)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730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