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5月17日电 题:董振堂:“铁流后卫”显本色 血洒高台著荣光
新华社记者白明山
走进位于河北省新河县的董振堂事迹陈列馆,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诉说着董振堂将军和革命先辈不畏牺牲、与敌殊死搏斗的战争场景。
在红5军团军旗前,不少参观者驻足良久。陈列馆馆长宋秀英深情讲述了军旗背后的故事,人们思绪又回到了革命先辈与敌人肉搏拼杀的战争年代。
这是董振堂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聪颖,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颇负盛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任26路军第73旅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随后,与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领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在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红五军军团长。他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5年6月,第5军团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5军被编入西路军,向宁夏、甘肃、新疆方向进发。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六七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振堂是红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党中央在陕西宝塔山下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他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宋秀英介绍,陈列馆请专门的团队制定了完整的研学课程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纪念馆,体验战时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新河地近九河下梢,饱受盐碱化、沙化之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9.78%。新河儿女脚踏实地加油干,2019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今正大踏步地走在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