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6/ 15 16:26: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一家三代用生命守护的银像,有何来历?

字体:

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档案馆

珍藏着一尊马克思银像

银像高15.5厘米、重250克

底座正面铸有俄文“卡尔·马克思”

底部铸有俄文“第六号,莫斯科铸造”

马克思银像的特写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 摄 

据安徽省文旅厅革命文物处

工作人员介绍

这座银像为国家一级文物


它为何会出现在皖南山城

要从那个时局动荡、

思想觉醒的年代说起

据地方党史部门介绍

1924年

萧劲光从莫斯科留学归国

带回一尊马克思银像

至江西安源路矿

次年

安源工人运动遭镇压后

党组织将银像交由

时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的

青年党员梅大栋

梅大栋照片。旌德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梅大栋

将银像藏在包袱里

夜行晓宿,走山路野径

躲过重重盘查

回到家乡旌德县梅村

成立皖南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

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

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旧址。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 摄

1928年冬

梅大栋和弟弟梅大梁(又名梅大樑)被捕

梅大栋在狱友帮助下越狱

梅大梁未能逃出

在县城东门外英勇就义

时年19岁

  梅大梁照片。旌德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梅大栋将银像托付给母亲宋坤荣

叮嘱她

“要用生命保护,等我回来”


敌人上门抄家搜查革命物件

开墙破壁、挖地三尺

宋坤荣与女儿梅竹娥、儿媳朱少白、

外孙女汪兰英、孙女梅淑华

不顾性命,将银像深埋于柴棚的瓦堆下

上面又铺上破木板和稻草

得以护住银像

但梅大栋的幼子在惊吓中意外去世

1987年媒体报道资料

旌德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徐继霞说:

“宋坤荣丈夫早年去世,

辛苦拉扯大的两个儿子,

一个牺牲,一个流亡在外,

这是极大的打击。

但她却坚定支持儿子的信念与事业,

把家中女性团结在一起,

可以说用生命守护着银像。”

梅大栋(左二)与母亲宋坤荣(左三)生前最后一张合影。资料图片

梅大栋在逃亡上海后

任《红旗日报》编辑

后因叛徒出卖

再次被捕入狱

出狱后

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梅竹娥外孙梅春平说:

“长辈们守口如瓶,

多年来想尽办法护住银像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献给国家,

才告知我们后人。”

2021年6月3日摄于梅大梁故居。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 摄

这座来到中国近百年的

马克思银像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

犹如一颗火种

点燃了皖南革命的星星之火

更见证了

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文字、图片:张紫赟

视频:曹力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5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