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星辰大海再扬帆——我国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胡喆
在红色的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正铆足劲巡视勘察,留下更多中国印迹;在天和核心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遨游星汉,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和核心舱。6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批重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变成现实。
(文案:李童 设计:王晔)
航天发展 成就斐然
在茫茫宇宙中,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迄今仍在轨运行,虽然它已不再工作,但始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跃升。以东方红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卫星平台实现了我国卫星技术从跟随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嫦娥四号在全球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嫦娥五号圆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开启,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巡视勘察……
航天每一步,科技一大步。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赓续千年的飞天梦想,激励着无数来者奋勇前进。
航天精神 催人奋进
建党百年之际,一场关于航天的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团队矢志铸箭报国,历经十余年艰辛,全面突破5米大直径箭体等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让中国航天诞生了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刘站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总师,为了给长征五号、六号、七号等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提供绿色环保动力,多次因劳累过度被送进抢救室,三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魏锺铨,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雷达遥感卫星开拓奠基者之一,为中国雷达卫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化发展和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为什么航天人总是这样“正能量满满”?
已经年过九旬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由衷地感慨:“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汇聚和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队伍,他们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为民族赢得了尊严,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放大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65载峥嵘岁月,中国航天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已载入伟大祖国的史册,汇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故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仰望星空 浩瀚无比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这是中国航天人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展望未来,我国正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空间科学正孕育着重大发现,空间技术快速迭代突破,空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太空经济成为新兴经济业态。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为服务国家大局,中国航天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强大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有效可靠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科学高效的现代治理能力、互利共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继续实施重大科技工程,提升航天综合实力。我国将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等重大工程。
——不断增强卫星应用服务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按照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配套地面设施,提升卫星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的服务能力。
——促进航天合作交流,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未来,我国将持续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商业发射等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合作平台,打造航天国际合作新标杆。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建设航天强国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航天人手中,航天全线将牢记使命、强化担当、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为建成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张克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