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 12 07:08: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从村民到专家,一场接力“鲸”险大救援——浙江12头“迷路”瓜头鲸生死营救始末

字体:

  7月8日,工作人员托扶着正在输液的瓜头鲸。记者林光耀摄

  因为搁浅,浙江台州12头“迷路”的瓜头鲸曾一度陷入死亡泥潭;因为数百人的“生死营救”,它们中有6头已游向“回家之路”。

  在常年赶海的渔民眼中,这些充满灵性的生物被称为“海子”,意为“大海的儿子”。救援人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它们早日回归大海。

  从云南保护大象,到浙江挽救鲸豚,随着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渐浓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暖故事,正不断涌现。

  海滩上的“不速之客”

  7月6日清晨,61岁的浙江台州临海上盘镇旧城村村民徐周芽和往常一样,提着塑料桶,去头门港北洋坝滩涂赶海。

  夏日阳光炙烤着海岸,岸边却聚集着人群。远远望去,徐周芽看到海滩上闯入了一群“不速之客”——10余头黑色“大鱼”横七竖八地在淤泥中挣扎。

  虽然在海边生活了大半辈子,但她从未见过这种生物。

  “趴在烂泥里,不能游了,身子不会动,尾巴一直在拍。”徐周芽问了现场的人,弄清楚“它们不会咬人”后,加入救治队伍中。

  “它们的头插在泥巴里,我就把泥巴挖下去,让它把头抬起来。”村民郑桂芬也在救援小队中,她说,看到它们好像在流眼泪,很心疼,就想无论如何也要救活它们。

  越来越多的村民爬下坝头,在过膝的淤泥中帮它们脱困。“用塑料桶接来水喂它,它就张开嘴,还能听到大鱼的叫声。”徐周芽说。

  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三四百斤重的“大鱼”,被村民们合力推进徒手刨出的水坑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时,已有几百人聚集在这片滩涂。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海边救援,临海市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大队长朱雨朋整张脸被晒得黑红。他回忆,“当时已有3头瓜头鲸失去生命体征,剩下的9头需要马上施救。”

  “在各地专家抵达现场之前,先维持它们的生命体征平稳。”朱雨朋说,在专家远程指导下,他们迅速形成了一系列救援方案:给瓜头鲸浇水保持湿润度,用水清洗鼻孔确保呼吸通畅,使用冰块为搁浅的瓜头鲸降温……

  “鲸豚类动物生活在水中,暴露在空气里身体容易干裂。在太阳的暴晒下,鲸豚类的体温容易升高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说,把鲸豚的身体摆正,确保排气孔露出来,能让鲸保持正常呼吸。

  太阳越来越大,村民们找来竹竿和床单等物品,搭起简易帐篷为“大鱼”遮阴。因为温度高,村民又接力运水,浇在它们身上,帮助它降温。

  当天下午,来自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地的多支专业队伍也相继赶来救助。经过专家现场确认,搁浅的鲸豚名为瓜头鲸,属于海豚科,因尖瓜状的脑袋而得名。

  “暂时无法确定搁浅的原因,但鲸类搁浅一般是身体出现问题。”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技术负责人刘全胜说,在救援过程中他们曾尝试把其中一头瓜头鲸放归,但发现它还是反复冲滩。“如果它们生病了,放生之后还有可能继续搁浅。”

  专家商讨后决定,先将它们运离海滩暂养,待救治后身体有所恢复再放生。大约数十名救援人员在淹到胸口的海水中,把搁浅的瓜头鲸通过担架抬出海滩。

  吊机将固定在担架上的瓜头鲸运到堤坝上,再由车辆运送到附近的海水养殖场和海洋世界暂养。经过大约10小时援救,所有搁浅瓜头鲸都被救援上岸。

  与时间“赛跑”的营救

  6日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赶到接收5头搁浅瓜头鲸暂养的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只见一个直径20米、高度约1.8米的水池,有水泵正在注水。

  探照灯白色的强光,照亮了泛着绿波、水面渐涨的水池,也照亮了一旁红色与蓝色的货车、黄色的吊车和四下一张张关心而又焦虑的面庞。

  “中午十二点多我们就接到了通知,要接收搁浅的瓜头鲸。”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元明介绍,下午三点就开始腾空水池、消毒,然后向其灌注通过沉淀和紫外消毒处理后的干净海水。

  晚上10时50分许,水池内的水量已达到要求,救援人员开始将瓜头鲸们从货车上向水池内转移。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动物部经理常峰换上潜水服跳入池中,从担架上接过瓜头鲸,和另外两名救援人员一起“搀扶”着它。

  “部分瓜头鲸由于搁浅时间过久,还不能完全保持身体平衡,需要我们托扶,否则容易呛水引发肺部感染。”常峰说。

  时间已经接近午夜,5头瓜头鲸顺利入池,在场的所有人松了一口气,虽然鲸鱼们状态还不容乐观,但总归是回到了它们熟悉的水中。

  7日,记者再次来到暂养点,此时,室外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左右,池子边的抽水机发出隆隆声,不间断地抽海水灌入池中。每隔半小时,就会有一车冰块被倒入池中,黄元明告诉记者,截至7日中午,已消耗了冰块近80吨。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看到,在救援人员精心呵护下,部分瓜头鲸经过一夜休养正在恢复活力。截至7日下午3时,这里临时安置的5头被救的瓜头鲸中,4头已经能够脱离救护员的照料,在池中一边吐气、一边自由地游弋。

  与此同时,在百公里外的另一处暂养点——台州海洋世界内,工作人员也对在这里的两头瓜头鲸做了全面体检。

  “昨天晚上,我们安排了两位专业驯养师陪伴它们过夜,一是帮助它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二是防止它们出现过激行为伤害到自己。”台州市海洋世界客服部经理陈俊透露,这两头瓜头鲸的状态总体还算稳定。

  自6日晚开始搁浅瓜头鲸的救治工作以来,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多地海洋馆的40多位技术人员,不眠不休奋战一线。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的鲸豚养护员陆文辉连续救援12个小时,因为过于疲劳,在水下抱着瓜头鲸时都困得站不住脚。

  深夜“回家”,依依不舍

  6日晚,早先转移到白沙湾的两头瓜头鲸经过诊断,身体状况良好。专家和渔政船将它们护送到头门山岛附近放归大海。

  深夜涨潮,其中一头瓜头鲸一度回游,仿佛在依依不舍地告别和致谢,最终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它们游向了大海深处。

  7日,经历了一天的休养恢复,又有6头瓜头鲸在专家检测了相关指标后,决定即时放归。

  来自台州市海洋世界的驯养师孙翊菡说:“我们特意嘱咐了司机,在瓜头鲸运输中尽量匀速行驶,避免车厢内的瓜头鲸发生碰撞。”

  从暂养点到放归海域,会经历长时间运输,在时间紧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运输瓜头鲸的车辆上全部垫了海绵,保持了一定的水深,用于保证鲸体的湿润度,并减少对其器脏的压迫。“工作人员在鲸体上涂抹了凡士林用来防脱水,还在海水中加入冰块来降低水温。”刘全胜说。

  当载着瓜头鲸的货车到达头门港码头时,放归船早已在岸边等待。瓜头鲸被逐一缓缓地从车上吊起,放上船后,开始去往头门岛东南方的凉帽屿附近海域。

  尽管当晚海上风浪高达8级,但救援人员仍然坚持赶赴原定海域,没有选择在风浪更小的海域放归。选择这里,是因为第一次放归也是在这片海域。“瓜头鲸属于群体性生物,放归在同一片区域的话,瓜头鲸之间可以互相取得联系,从而重新结队。”朱雨朋说。

  专家对鲸的体长等体征做了测量记录,并采集了它们的粪便。朱雨朋介绍,这些鲸大部分性别是雄性,年龄大多已成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程兆龙博士说,考虑到放生及时性原则,此次放归的瓜头鲸并没有安装定位系统进行追踪研究。

  这条“回家”之路注定坎坷。记者从7日晚负责运送瓜头鲸出海的多位工作人员处证实,当晚准备放归大海的6头瓜头鲸,有4头按计划放生,但遗憾的是,有2头在前往码头途中死亡。

  还剩最后一头,能否顺利回归大海?

  身上覆盖着白色毛巾,身体旁放着两袋冰块,两名身处水中的工作人员一头一尾抱着;浮在水面上的呼吸孔不时喷气,有时水花会溅到工作人员脸上……最后一头搁浅的瓜头鲸因为身体虚弱,还无法放生。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生物研究所所长牟恺说,因为搁浅的时间比较久,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脏器损伤以及应激反应,导致它不能完全保持身体平衡,工作人员会在水里对它进行托扶。如果不托扶的话,就可能会呛水。

  “24小时全程陪护,每隔3小时更换毛巾保持身体湿润和降温,以防背部水分流失。”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驯演部督导陈鹏,已单腿站立水中五个多小时,他的另一条腿踩在梯子上,确保瓜头鲸头部靠在他的大腿上,以免头太低呛水。

  将近3天时间的相处,每天待在一起十七八个小时,陈鹏等海洋馆工作人员已对这头瓜头鲸产生了感情。工作人员还就地取材,为这头瓜头鲸制作了一副简易“担架”,让它在维持平衡的前提下,以更舒服的姿势休养。

  刘全胜说,救治团队全程守护,每隔一个小时对这头瓜头鲸的身体状况进行观测,并以此为基准调整点滴药量。

  “目前,它的健康状况不是很乐观。”牟恺说,如果通过医疗手段救治能让它好转,还是会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它放归大海,也希望它可以寻找到野外瓜头鲸群体。

  “救援工作有很多压力和困难,但宗旨不会改变,救助不会停止。”刘全胜说,所有救援人员将继续全力以赴,照顾好留在暂养点的最后一头瓜头鲸,不惜代价助它健康“回家”。

  鲸豚搁浅原因还是“谜”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培君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搁浅的鲸类救助难度就很大,成功率低。目前,12头搁浅的瓜头鲸成功放生6头,已属不易。

  为何在运送途中2头瓜头鲸会死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了多位专业人士,他们表示,根据专业兽医团队的诊断结果,当时这2头瓜头鲸放归前血检指标尚可,但由于现场检测条件所限,瓜头鲸身体状况无法全面掌握。

  “不可控因素较多,成年野生个体搬运时容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张培君说,搁浅的瓜头鲸可能本身就存在健康问题,而且深潜鲸类一旦搁浅存活概率很低。

  对于瓜头鲸在转运过程中死亡,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单磊认为,目前只能尝试多从尸体解剖中去寻找线索。“我们对于瓜头鲸的认知太少,解剖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回答瓜头鲸冲滩的原因和死亡的原因。”

  据了解,死亡的5头瓜头鲸目前已被冷冻存储,之后将捐献给高校和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

  距离瓜头鲸搁浅没几天,在浙江宁海海域又出现了两只海豚搁浅。关于鲸豚搁浅,多位专家表示,原因复杂,目前没有定论。“自身导航系统出问题,或者地磁场、洋流变化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其搁浅。”张培君说。

  “一般而言,鲸豚搁浅通常伴随体弱、疾病等各种生理机能衰退的迹象,但是集体搁浅却鲜有发现慢性疾病。”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副研究员林文治说,一般认为造成集体搁浅的因素包括全球暖化和一些地区人类活动,以及海洋环境结构和鲸豚类的“社会”行为都会造成集体搁浅。

  “瓜头鲸属于深潜鲸类,全世界范围内对瓜头鲸的生物学研究都非常有限,目前也没有人工饲养成功的案例。”牟恺说,长时间人工饲养可能会干预其生活习性,应尽早放归大自然。

  “放生,只是瓜头鲸回归自然的开始。我们还无法确定这群瓜头鲸冲滩搁浅的原因,也许冲滩事件还会再次发生。”单磊说,放生后几天内,如果渔民没有在近海再发现鲸群踪迹,我们才能说鲸群是安全回归深海了。(记者魏董华、许舜达、林光耀、张肇祺)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764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