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坤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精辟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和阐发,说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先进、信仰坚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意志顽强、作风优良、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生动写照,是党强大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精神优势、道德优势的集中展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深刻揭示了党的本质特征。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锻造出一系列革命精神。事业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伟大建党精神虽然在今天作出正式概括,但是在一百年前已经形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源头,它的形成不仅对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对此后其他革命精神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引领作用,它规范和影响着其他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自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之后,经过百年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相继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与时俱进的结果。
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精神谱系”的概念,是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切精神,既包括伟大建党精神,也包括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出的新的革命精神。
从历史大视野来看待“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就提出了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命题,而精神谱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快概括提出革命精神的步伐,使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高潮。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刚果(布)期间,首次提炼总结出“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2014年,他高度概括了焦裕禄精神,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15年,他对延安精神作出新概括,提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2016年,他提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017年,他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8年,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将“改革开放精神”概括为“十个坚持”。2020年,他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2021年,他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概括提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他还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这些概括,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涵盖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视野中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理想信念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井冈山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第一条主要意思都是“坚定理想信念”。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016年7月,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2018年12月18日,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2020年9月18日,他在湖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面临生死考验,支撑他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是坚定理想信念。”他还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视野中的革命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担当和爱国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强调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概括的伟大抗战精神首先强调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概括的伟大长征精神,首先强调“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视野中的革命精神,具有高尚道德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他概括的伟大抗疫精神强调“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他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他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在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上,他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他主张“君子喻于义”“仁者爱人”“德不孤必有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在党员干部与社会的关系上,他要求执政为民、尽心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视野中的革命精神,体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太行精神、老区精神、吕梁精神中,都体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思想;在他概括的抗美援朝精神、王杰精神、抗疫精神中,都体现了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思想;在他概括的抗战精神中,体现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思想;在他概括的右玉精神、两路精神、援外医疗精神中,都体现了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思想;在他概括的中国女排精神、照金精神中,都体现了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思想;在他概括的抗疫精神、红岩精神中,都体现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思想等。
习近平总书记视野中的革命精神,体现出顽强的进取精神
在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强调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引用古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句,激励党和人民发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之际豁得出的英雄气概”,保持浩然正气,发扬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总之,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不懈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必将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一级巡视员、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