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8月20日电 题: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党支部:摘掉“长贫”帽,走上振兴路
新华社记者柯高阳
立秋时节,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长坪村,绿意盎然,果香四溢:新建的千亩茶园里,茶苗长势良好;蔬菜大棚里,一串串无土栽培的番茄惹人喜爱;猕猴桃基地迎来丰收,果实挂满枝头……
图为长坪村的猕猴桃种植大棚。(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长坪村曾是河图镇唯一的重庆市级贫困村。过去,这里交通闭塞不畅,产业发展滞后,被当地人戏称“长贫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长坪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一系列脱贫攻坚实践探索,让乡亲们摘掉了“长贫”的帽子,走上宽阔的乡村振兴路。
“过去我们交通不通畅,村里的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长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秋明说,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宽敞的柏油路通到了村口后,长坪村距离重庆主城和南川城区近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为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带来宝贵的客流。“新农人”韦良中瞅准时机,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下100多亩无花果。除了售卖鲜果,合作社还二次加工无花果干、无花果白兰地酒等产品,举办的“无花果采摘节”接待了游客上万人次。
搞产业大家都没经验,怎么办?长坪村党支部开办“长坪夜课”,为村民提供政策宣讲、创业培训,培养实用人才,动员在外发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茶叶、猕猴桃、大棚蔬菜……在党支部的支持下,一个个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发展了起来。
长坪村的产业振兴之路,离不开配股分红这关键一步。为了让老百姓稳定持续增收,长坪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咨询和反复商讨,决定将200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农民合作社,通过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的方式,让贫困户当股东,共享产业发展成果。李秋明解释,村集体享有产业扶贫配股资金的所有权,业主享有使用权,贫困户享有收益权,这就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村民王享群算了一笔账:“我把3亩土地流转给茶叶基地,同时还在基地上打工,工资加上土地流转费,还有配股分红,每年就能有2万多元。”
图为长坪村村民在猕猴桃种植大棚内进行疏果作业。(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为保障扶贫资金精准使用,长坪村党支部还制订了《扶贫资金管理流程图》,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公心换人心,只要坚持公正透明,事事想到为民办实事,就能得到群众支持。”长坪村监委会成员李学芳说。
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乡风文明也要跟上。长坪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村32名党员走在前做表率。80岁的老支部书记彭焱林第一个站出来整治美化自家院坝,带动全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为之一新。
为了整治“无事酒”,村里举行院坝会,制定完善禁止滥办宴席等村规民约,解决了老百姓“周周赴宴”、苦不堪言的问题;党支部定期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设置光荣榜和曝光台,公示评比结果并与配股分红挂钩,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升级”。2020年,长坪村成为南川区首批“信用村”,村民无须抵押就能获得利率优惠的信用贷款。
如今的长坪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到5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7000多元,长坪村党支部也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李秋明说,村党支部正在努力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