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07 15:30:51
来源:新华网

奋发有为迈新步 锐意进取启新程 全力确保江西“十四五”发展开好局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

字体: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

新华网发 林君摄

  新华网: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请问省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江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取得了哪些令人振奋的重大成就?

  易炼红:非常高兴参加新华网访谈,非常感谢新华网及各位网友对江西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超常规努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抗洪救灾攻坚战,以超常规力度跨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关口,以超常规举措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超常规机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超预期成就,交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靓丽答卷。

  “十三五”的五年,是江西发展跨越赶超、提质增效的五年。其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给老区人民以亲切关怀、巨大鼓舞。这五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和道路砥砺前行,坚定实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奋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赣鄱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务实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了江西这片红土圣地的赤胆忠诚。

  一是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达到2.57万亿元,在全国排位由2015年第18位前移至2020年第15位,实现了“5年进3位”。此外,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4000亿元、1万亿元,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万亿元。

  二是动力活力实现大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省统一的“区块链+政务服务”基础平台——“赣服通”3.0版暨App,成功获批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2%,比“十二五”末提高12.5个百分点。

  三是质量效益实现大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0.2:49.9:39.9调整为2020年的8.7:43.2:48.1,实现了“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由全国第21位前移至第13位,实现了“5年进8位”。“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覆盖全省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国领先。

  四是基础条件实现大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234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898公里、列全国第7位,电力装机容量增长122.2%,实现了高速铁路“市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动力电“村村通”、水泥(油)路“组组通”。同时,城市功能与品质大幅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初显。

  五是民生福祉实现大增进。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群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五年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6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保持较低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目标,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3岁提高到77.2岁,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华网: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您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江西应如何定位,重点在哪些方面布局和发力?

  易炼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江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旅游资源大省和新兴工业省份,既有很多国内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接点,也有很多我国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支点,无论是置身于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大国经济,还是致力于以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我们将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辩证把握“危”与“机”,统筹抓好“供”与“需”,协同发力“稳”与“进”,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协同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进一步做优传统行业“固底板”、做强新兴产业“锻长板”、做大数字经济“补短板”,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

  二是着力增强扩大内需的拉动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顺应消费品质化、个性化、绿色化、服务化趋势,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大力促进内外需、进出口协调发展,致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三是着力增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深入落实省领导担任链长的产业链链长制,接续开展“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集群提能升级计划,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壮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四是着力增强改革开放的推动力。聚焦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加快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在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

  五是着力增强乡村振兴的带动力。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乡村全面振兴支撑和带动城乡协调发展。

  六是着力增强安全发展的保障力。把安全作为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预判能力,努力把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各类隐患管控在属地、消除在萌芽、处置在未发,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底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

  新华网:经过多年的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如何总结先行先试经验,持续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擦亮绿色生态这块“金字招牌”?

  易炼红: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近年来,江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迈出坚实步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35项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6%,长江干流江西段水质断面全部达Ⅱ类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是围绕污染防治攻坚做“减法”。优化完善污染防治体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加快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方案,推进减污降碳,深化“五气同治”和联防联控,提升空气质量。以水生态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和“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污水治理、鄱阳湖水质提升等专项行动。以土壤安全利用为重点,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二是围绕生态质量提升做“加法”。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办法,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全面推动“单个因子”保护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转变,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善生态修复产权激励机制。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全面落实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做“乘法”。深入推进国家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落实东江流域、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建立和完善森林、湿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遵循生态规律,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潜力,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深化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广“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等建设经验,推动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实现经济产业、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耦合优化。推进产业生态化,以碳减排为抓手,让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全过程,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新华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新起点,江西将如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易炼红:近年来,江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每年确定实施50件以上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共同富裕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是全力稳定就业增收这个民生之本。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稳岗扩岗激励,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同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提高转移性收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培育行动,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

  二是不断夯实社会保障这个民生之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兜底保障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标准,切实把底线民生兜住兜牢。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大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城乡环境更宜居、设施更完善、百姓生活更美好。

  三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这个民生之盼。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优质、均衡、普惠方向,繁荣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卫生防疫水平,让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四是坚决铸牢和谐平安这个民生之盾。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守牢疫情不反弹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抓紧化解各类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79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