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新华社记者 李贺 陈为 编制
民建中央副主席,审计署副审计长 秦博勇
我国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但过去的产业政策偏重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等,而这次新冠疫情则凸显了加强我国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链的重要指示,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链政策缺乏整体规划。各地政策的角度、思路、阶段性目标和时间规划上均较为分散,缺乏国家层面整体规划。
二、完善产业链安全政策体系。国家层面加快制定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考核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激励机制。指标体系要细化实化,标准体系要强化约束,激励机制要精准到位。各地政策尽量与该政策体系相匹配,把握和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地方主动作为、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地区布局与区域协同等关系。
三、健全产业链跨区域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链发展的行政协调机制,研究促进产业链跨地区分布的税收和统计体系。以城市群为核心,推动区域之间要素资源一体化流动和配置,在重点城市群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畅通区域间的资金链和技术链,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培育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组建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企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四、加强产业链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建立国家产业链安全评估体系,从产业技术先进性和自主性、供应链的多元性和弹性以及市场的可替代性等角度,定期对关键产业链进行风险监测和安全性评估,形成产业链安全性预警系统,为攻坚产业链短板提供信息支持,推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
五、优化产业链对外开放环境。落实好外商投资政策,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引导境外优质企业加大对我国产业链短板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力度,推进供给来源多元化,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形态,提高产业链开放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在中心城市群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来华注册,推动境内外企业在产业链上深度融合。推进与境外产业园区的互动合作,加大境外产业园区在供应链上的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