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防汛抗旱丨用好“及时水” 筹谋“解渴雨”——来自一线的抗旱保苗节水故事-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6 19:57:23
来源:新华网

聚焦防汛抗旱丨用好“及时水” 筹谋“解渴雨”——来自一线的抗旱保苗节水故事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题:用好“及时水” 筹谋“解渴雨”——来自一线的抗旱保苗节水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阳、赵鸿宇、马意翀

  近期,我国北方多地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记者近日在山东、河北等地抗旱一线走访看到,田野上、沟渠旁、河道边,农民、干部、涉农企业员工日夜忙碌,用及时有效的好点子、新举措,千方百计抢灌溉、保苗情。

  提前布局取水点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杨建民在河边已驻守超过2个月。

  挂着“应急取水点”横幅的工棚下,一张临时搭建的小桌、两张行军床、几个马扎、一台电磁炉和若干供电设备,杨建民和同事在简易的生活条件下24小时值班,管护6台水泵源源不断从洙水河向跃进河输送“及时水”。

  在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的一处抗旱应急取水点,工作人员在检查水泵。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早在4月,巨野县政府就接到麒麟镇多个村的粮农、蒜农反映灌溉用水难的问题。江孙庄村68岁的村民江福华告诉记者,今年就没下几场雨,眼见河里的水位一天比一天低,当时又遇到小麦灌浆期,用水量大,心里愁得很。

  “我们与相关市县积极沟通,在洙水河航道边架设移动式水泵机组,将南水北调来水提至跃进河,解决麒麟镇等下游乡镇农民灌溉用水问题。”巨野县副县长郑义说。

  在麒麟镇政府、县水务局、供电公司等部门的协作下,只用了不到3天时间,“应急取水点”便搭建完成,4月20日投入工作。供电公司配置的应急电源车停靠在岸堤旁提供电力保障。

  在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农民使用跃进河河水灌溉。新华社记者 王阳 摄

  早行动才能不被动。记者沿着跃进河向下游行走,看到农民用小功率汽油水泵机组等设备从河里向两岸农田抽水灌溉。多位农民告诉记者:“天这么旱,能浇上地,政府做了件大好事。”

  巨野县水务局局长段红兵说,目前,洙水河航道向跃进河、老洙水河每天提水量达15万立方米,沿岸麒麟镇、永丰街道、大义镇等10万亩农田有了灌溉用水。

  人工打造“解渴雨”

  玉米播种机在前播种,卷盘式喷灌机随后浇灌。在河北省邯郸市邱县新马头镇韩东固村农田里,种粮大户胡保民正组织农机手开展玉米播种作业,水流通过卷盘式喷灌机滋润着土壤。

  “这轮灌溉后,夏种和夏管就告一段落了。”胡保民说,今年他种了400亩夏玉米,农田灌溉“一波三折”。

  记者了解到,邱县2020年以来进行全域水网建设,基本实现耕地河水灌溉全覆盖。但今年持续干旱,河水不足,部分农田灌溉遇到困难。胡保民承包的农田距离县里修建的水网稍远,夏种关键期正值高温干旱,大家抢着浇地,水渠里的水几乎轮不到胡保民用。

  为解燃眉之急,邱县紧急调度60台卷盘式喷灌机,用机井取水灌溉缺水地块。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曹殿坤说,在高温干旱天气下,如果大水漫灌,中午浇地有可能“烧苗”,卷盘式喷灌机不但省水,还喷洒均匀,不积水,有利于玉米出苗。

  卷盘式喷灌机在河北省邱县新马头镇的农田上进行灌溉。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只要接上机井里的水,设置好卷盘式喷灌机的水压、喷射半径和回管速度等数据,就可以实现均匀喷洒,就像模仿下雨一样,想让地里下小雨、中雨、大雨都行。”胡保民说,2台喷灌机几天就可以浇完400亩地。

  胡保民回忆,在使用喷灌机的第二天,忽然不出水了,到机井检查发现,多年未使用的水泵零件生锈,通电运转中机器带不动,出现了卡死烧机情况。胡保民打通机井保修电话,经过抢修,不到半小时喷灌机就通上了水,目前胡保民的农田基本灌溉完毕。

  邱县农业农村局河长办主任牛涛介绍,县里成立多支机井维修队伍,有求必应地服务农户。

  铺在地上的节水良方

  地里看不见引水浇水的水管,也没有大水漫灌的泥泞,只见黑色滴灌带将田地隔成了条状。这是记者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鼎昇种植家庭农场看到的景象。

  “今年收完麦,地里比较旱,我用了多种抗旱造墒的方法,经过对比还是铺滴灌带造墒效果好、效率高。”鼎昇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李金阳说。在这块地里,他用了玉米大小行种植技术,播种时就一同铺设了滴灌带。李金阳蹲下拿着卷尺一量说:“连续滴灌48小时,浇下的水能达到50公分到60公分宽,墒情就能完全覆盖苗带,达到出苗要求。”

  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鼎昇种植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李金阳检查滴灌带设备。新华社记者 王阳 摄

  李金阳告诉记者,这块地去年没有铺滴灌带,4个人白天晚上轮班,13天才浇完200亩。今年,在高唐县杜立芝农业科技服务团队的指导下,李金阳应用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带不但浇水快,还省水省电。只需要1个人管理,两天就能浇完200亩农田,地里还不会存水。

  虽然投资大了,但回报更高了。李金阳算了一笔投入产出账:滴灌带主要包括主管和毛管,主管寿命长,能用三四年,毛管用量大,需要一季一换。综合下来,滴灌带每亩成本不到100元,不仅能浇水,还能追肥,还是划算的。另外,受益于玉米大小行种植技术,每亩种植株数从5500株增加到6500株,玉米总产量也更高了。

  记者在滴灌田看到,目前玉米出苗约8公分,长势均匀。李金阳说:“这种天气下,最重要的是保墒出苗。出苗后,田间管理也不能落下,及时补充底肥和叶面肥,才能保证苗齐苗匀苗壮,为今秋丰收打下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