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强:一个大写的小人物-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4 15:16:55
来源:中国记协

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强:一个大写的小人物

字体:

李强

  大家好,我是李强,一个入行五年的普通记者。

  干这一行,有个好处,就是能认识许多采访对象,但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我去采访,结果,谈了个对象。

  这不是开玩笑,全托这份职业的福。

  4年前,我在江西九江一个被洪水围困的小岛上采访抗洪救灾,遇见了一位女记者,去年,我们结婚了。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讲的,不是这个事,而是我当时在那个岛上遇到的另一个人,一个男人。

  有一天晚上,我电脑坏了,要去市区修电脑。我在码头正要坐船离开时,一个男人走过来问,能不能搭船回市里。他看上去跟我们村大爷没什么区别,穿得很简朴,说话有些结巴。

  他说,他是新疆人,在北京工作。看到新闻上说,这儿缺人抗洪,就连夜从北京赶来。结果,到了这儿,地方干部说人够了,让他回去。

  我吃了一惊。心想,你跟江西非亲非故,你一个老人,从北京赶来抗洪?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他却说,江西是革命老区,如今江西受灾了,他别的没有,50多岁,力气倒是有。

  我问他怎么来的?他说他带了两个馒头、一包咸菜,在家灌了一瓶白开水,就从北京出发了。借着光,我发现他穿着一双布鞋。

  眼前的一切,给我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

  我去过许多灾难现场,在病毒肆虐的武汉,见过各地派来的医疗队;在山体滑坡现场,见过专业的搜救队;在洪灾现场,见过武警、陆军、年轻志愿者。但第一次见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拿着馒头、咸菜,自费来抗洪。

  他大概是想证明自己没撒谎,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来几张汇款单,其中一张是2020年向“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汇去的,200元,赠言写着:抗击疫情。

  结果,武汉防疫指挥部给他退了回来,他又汇给了湖北省慈善总会。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这个老人,不一般。当晚,我们分别了。

  再次见到他,是大半年后。我那时才知道,他住在北京的边缘,挨着西六环。我要先坐到地铁14号线的终点站,再坐13站公交车,才能到。

  在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京郊小镇上,他住在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屋子里。那是整个院子里最角落、最便宜的、最小、一间,每个月房租300元。他吃得也简单,几乎顿顿如此,蒸两个白馒头,切点儿洋葱、黄瓜凉拌,再冲一碗蛋花汤。

  我也是那时才发现,半年前,他给我们看的汇款单,不过是冰山一角。

  当他把所有的汇款单拿给我看时,我被震撼到了——贴满了4本笔记本。汇款从2004年就开始了,持续了17年,数额有50元、100元、200元、400元、1000元。我把所有金额加起来,发现超过12万。17年,12万,这对一个普通老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

  这些钱,绝大多数都汇去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但他做的这件事,很少有人知道。在他早期的一些汇款单上,他甚至没用真名,而是写着“艾新”“冯贤”。这是“爱心”“奉献”的谐音。

  他的工作呢?是一名街头理发师,理一次发只要10块钱。

  说真的,我有些不理解。那天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捐?

  他说,最早是因为在报纸上看到一张照片,一边说,他一边用双手在眼前比了两个圈。

  我一下子明白了,他说的就是这张照片,原中青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后来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符号。

  这张照片,影响了他。而他,又用了17年,在无形中影响了许多人。他说,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我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在这个世界上,仿佛有一股暗流,一直在默默流动着,从过去到现在,从这里到那里,从你到我,从我到他,从他到芸芸众生。那股暗流也一直在推动着这个社会,推动着你我,不断向前。

  后来,我把我知道的,关于他的故事写了出来,发在了中国青年报上。

  故事不长,但看到报道后,有人说,他也许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有人说,他大概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人。

  他也看到了,对我有些责怪,怪我不该写,说自己做的事微不足道。

  但我也有一些私心,觉得他这样的人,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也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他让我想起了清末的一位乞丐,武训,行乞38年,建起3处义学,帮了许多穷人的孩子。

  那段时间,我还写了一篇关于燕郊白血病家庭的报道。他看到后,暂停了给儿基会的汇款,托我给报道中的4名白血病儿童,每人捐200元。他说“他们急着用钱”。

  于我而言,这不是我写过最知名的人物,也不是我写过影响力最大的报道,更不是我写过流传得最广的文章。但他,是最令我震撼的一个,是一个大写的小人物。

  他的名字叫——刘易。

  去年10月的一天,我刚办完婚礼,新娘就是那位在岛上遇到的女记者。刘易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回新疆了,但无处可住,生病了,无钱治病,希望我们能帮帮他。

  我想,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我马上联系了当地民政部门,把刘易的故事讲给了他们听,他们承诺,先给予帮助。一周之后,刘易发来短信说,社区帮他租了房子,但水电费要自理。

  去年11月8日,刘易又发来短信说,今天是中国记者节,祝你们节日快乐。我很开心。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我很感激这一路走来,采访的每一位小人物,是他们一直在给我力量,助我前行,是他们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这个世界。

  谢谢。

2022年3月在梅地亚中心参与全国两会报道。

2020年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压ICU采访拍摄。

2020年7月在江西九江受灾村庄采访。

  (注:以上素材均由中国记协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徐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