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01 16:41:13
来源:新华社

记者手记:八千里路云和月

字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父亲的奔波再合适不过。”指着客厅里的老照片,钱民协一次次陷入回忆。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在北京中关村地区一栋老式居民楼内,记者见到了“两弹元勋”之一、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女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钱民协。

  钱民协带记者走上一级级有些光滑的水泥台阶,打开一扇黄色木门,走进一间略显局促的小屋。

  “我们家是五间屋子,最大那间本应当客厅,这间当书房,但父亲实在是太爱看书了,便把最大的设计成了书房。”钱民协说。

 钱三强的书房。新华社记者宋晨 摄

  在钱民协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基本都在工作,偶尔到了周日才有全家团聚的机会。除了工作,父亲还喜欢骑个自行车去逛旧货市场。

  因为父亲太忙,钱民协“全托”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一部分中学时光也住在学校。

  多年以后,她才得知,新中国被西方国家封锁,父亲只好发动同事们到旧货市场找零件自己制造仪器,并幽默地把这称为“吃面包从种小麦开始”。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直到新疆罗布泊的一声惊雷,“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震动世界!

  “父亲将全部的精力和热爱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原子能事业!”钱民协眼含热泪:“他后来告诉我,他就是想让中国人的腰杆子硬起来,不再受欺辱。”

  从一穷二白中起步,在内外交困中腾飞。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钱三强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与牺牲。

  今年9月1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8届大会期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捐赠钱三强先生铜像,旨在缅怀先行者,培养后来人。

  钱民协向记者展示钱三强的购书证。新华社记者宋晨 摄

  一模一样的铜像,书房里还有一尊。两侧摆满了钱三强的藏书,有物理专业的,有武侠小说,还有给孩子们读的《十万个为什么》。

  “他爱国,也爱家,很爱生活。”钱民协珍藏着父亲的一件物品——一个补了又补的皮质钱包。

  “钱包是母亲为他缝的,每当皮子磨坏了,母亲就再补一块,父亲到去世前都始终带在身上。”钱民协说。

  钱民协向记者展示钱三强的钱包。新华社记者宋晨 摄

  父爱如山,深沉不语,却润物无声。

  年逾七旬的钱民协研究不辍:“父亲对我有非常多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他始终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让我更加明白科学研究真正的意义所在。”

  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国情怀薪火传。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也让钱民协看到“两弹一星”精神的闪耀。

  “希望年轻人坚定爱国情怀,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我们必将建成科技强国!”她说。(记者宋晨)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