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1月15日电 题:山东:“绿电”点亮农村生产生活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立冬过后,记者走进山东省青岛市李哥庄镇纪家庄村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错落有致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纪家庄村是名副其实的“绿电村”。据李哥庄镇供电所员工介绍,140户村民家的屋顶安装了光伏设备,年发电量达244万千瓦时,是全村年用电量的2.7倍,实现整村能源供给绿色化,多余电量还能向电网输送,带动群众增收。
农村用上新能源“绿电”,在山东已经不是新鲜事。山东是光伏大省,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让农村群众享受长期“阳光存折”的同时,助推乡村能源供给绿色转型。
青岛市李哥庄镇纪家庄村实现绿色清洁用能。(国网青岛供电公司供图)
临沂市兰陵县小东山村坐落在山水之间,这几年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发了采摘、花卉、民宿等10余种旅游消费场景,用电需求不断攀升。
“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能源供给也要向绿色看齐。”小东山村党支部书记井永东说,电力部门在村里布局“风光储充”微电网系统,有风力发电机、光伏电站、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风电和光伏发的电直接供给民宿、游客中心、书屋等场所,也能通过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续航”,多余的电则进入储能设施。
“我们通过微电网系统,实现储能、新能源汽车、民宿建筑负荷的高效协同控制。”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杨传辉说,电网正常工作时,“风光储充”微电网并网运行,电网发生故障时,储能作为备用电源,优先保障重要负荷供电。
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指导祥天农业员工操控智能温室电气化设备。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摄
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也用上了绿色能源。在寿光市纪台镇,寿光市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配备了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机等电气化设备。
“这些设备的动力来源于头顶上的40千瓦光伏板。”翔天农业负责人刘守城指着智能温室上方说,光伏发电可满足温室用电需求,每个月节省电费几千元。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寿光市越来越多的大棚装上了光伏板。用绿色能源种植绿色蔬菜,成为“蔬菜之乡”的新时尚。
记者在山东多地采访了解到,不少新能源项目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绿电”照亮乡村振兴路。在肥城市,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老城智慧农业综合体+200MW光伏示范项目”,一片片光伏板汇成“蓝色海洋”。
肥城市利用塌陷地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新华社记者朱峥 摄
国网肥城市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祁锟说,这个项目对5200余亩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采取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或养殖复合用地方式,同步建设农、渔、牧、光互补的智慧农业综合体,于今年8月全部投产,将带动周边8个村年集体收入增加400万元。
近年来,肥城市依托农村地区屋顶、塌陷地、坑塘等闲置资源,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截至10月底,肥城市新能源装机规模160.59万千瓦、占比达62.30%,经过测算一度电的‘含绿量’接近四成。”祁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