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记者手记:中国特种飞机,从这里逐梦蓝天-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18 19:16: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记者手记:中国特种飞机,从这里逐梦蓝天

字体:

  新华社西安12月18日电 题:记者手记:中国特种飞机,从这里逐梦蓝天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悬停、转弯、加速,拖拽出绚烂的烟彩……航模队用特种飞机展开的高难度飞行表演,赢得人群阵阵欢呼。

  这是记者近日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的“国企开放日”看到的场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航模队为陕飞一小师生进行航模科普飞行表演。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特种飞机,国之利器。今天的人们观赏到的精彩,凝结着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

  1969年,中央批准在陕西汉中建设大型运输机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工人、学生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秦岭南麓、猫儿山下,我国自主研发生产中型中程运输机的历史篇章由此开启。

  “当年这里只有数不清的高山。”75岁的陕飞退休老职工向德礼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对记者说:“住帐篷、吃野菜,大家都没觉得苦,心里憋着一股劲:国家需要,我们就干!”

  陕飞退休老职工介绍陕飞早期建设历史及情况。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一群人来了,背着简单的行囊。他们硬是靠双手在荒山上搭起厂房,造出了中国中程中型运输机——“运8”。

  1975年12月29日,“运8-02架机”首飞,工人们天未亮就守在试飞场上。寒风凛冽,大家冻得直跺脚,却没人肯离开。

  “飞机飞起来的那一刻,大家都哭了,抱着哭。”向德礼动情地回忆,“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飞机,我们干出来了!”

  50多年风雨兼程,几代人坚守接力,曾经荒芜的厂区早已焕然一新。一代代、一款款特种飞机,从这里飞向蓝天、飞向世界。

  空警200预警机研制期间,陕飞部件厂的铆装钳工赵平带领攻关小队,每天在车间里一干就是16个小时。

  夏天,厂房如蒸笼。钢屑四溅,钻孔不时飞出的细小钢针刺进皮肤,疼得让人咬牙。

  “咬牙也要顶住,不能有一丝差错。”一次,一项关键工序出了难题,大家连续奋战了一个月。

  赵平的妻子打趣说:“你们都快成住在车间的‘钉子户’了。”孩子甚至唤他“厂里的爸爸”。

  可以是“千里眼”“顺风耳”,可以是空中“司令部”、反潜“海中猎手”……每一架特种飞机,都承载着陕飞人提升我国战略运输机、预警机研制能力的使命担当。

  陕飞三线文化主题园区纪念雕塑。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今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陕飞研制的运9医疗救护机亮相。

  “这架‘空中医院’可以为生命护航,代表着我们逐梦蓝天的最高理想。”陕飞新闻发言人吴建成说。

  这里的每一架飞机、每一个零件,都熔铸着“自力更生”的骨气志气,传承着“航空梦”的薪火。

  “长大后,我想像爸爸一样设计飞机外形。”陕飞一小的一名小学生告诉记者,爸爸是造飞机的,总在夜里“画特别厉害的图纸”。

  望着孩子稚气的面庞,向德礼的话语,又一次回响在记者耳畔:“这一辈子,值了!”

【纠错】 【责任编辑: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