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29日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2018年,在古浪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帮助下,八步沙林场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精准扶贫相结合,流转了2500多户贫困移民户的1.25万亩荒滩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5000亩,种植枸杞、红枣7500亩,帮助贫困移民发展特色产业,一年下来光劳务费就发放了300多万元。
“戈壁滩,古道边,荒漠连天;土也黄,天也黄,沙尘常现……”3月20日,行走在靠近腾格里沙漠的北部沙区十二道沟造林点,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人石银山哼唱起古浪民间小调。
八步沙位于古浪县东北边,是腾格里沙漠南缘凸出的一片内陆沙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一片荒芜,一年四季8级以上的大风要刮10多次,沙漠每年以7米多的速度向南推移。由于风沙肆虐,庄稼、道路常常被黄沙埋没,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化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村庄和农田推进。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300多岁的老汉,在一份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
37年来,三代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化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村庄和农田推进。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300多岁的老汉,在一份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
37年来,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矢志不渝,让亘古荒漠变成了一片绿洲。 一个家庭,都难免有矛盾纠纷。在岁月的漫漫长河里,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为何能够一直团结起来,让绿意不断在沙海延伸?
“现在,八步沙周围10万亩农田再也不像以前受风沙的侵害了。不光我们环境变好了,这里还安置了很多山区来的移民。”郭万刚说,“风沙口真正变成了致富地,我们几代人再苦也值了。”
南仁东是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
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等17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但不能让孩子们一直苦下去,我要像雷锋一样做一颗螺丝钉,钉在这里。”
杨雪峰生前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7次,5次获评“优秀公务员”。“他总是把平安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
一个普普通通的民警,靠着一张念叨群众事情的“叨叨嘴”,一副把百姓当亲人的“热心肠”,一双为民服务不喊累的“勤快腿”,赢得了人民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怀念。
从警17年来,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家风,长期奋战在打击犯罪、应急处突的第一线,在处置各种急难险重警情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特警精英”。
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张黎明在看似平凡中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正如黄大年所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不能,也不该只做一个大洋彼岸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