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文化改革篇)
特写:“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也舒心了”——感受基层文明实践站里的惠民服务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题:特写:“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也舒心了”——感受基层文明实践站里的惠民服务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王子铭
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的吕游,对居住环境要求并不高,但刚来北京时居住的香山街道四王府社区还是让他感到住得“挺不舒服”。
“这条街算是城乡接合部,从前又脏又乱。路边还有不少卖烧烤、糖炒栗子、臭豆腐的叫卖声。”在海淀区香山街道8月的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活动中,吕游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现在村里道路两边的私搭乱建拆除了,路面变得平整宽敞,背街小巷里还安装了路灯,走夜路也不用担心了。蔬菜直通车开进了社区,在离家门口不远的供应点就能买到价格实惠、品种多样的蔬菜,买菜做饭更方便了。“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也舒心了。”吕游说。
社区面貌变化的背后,是基层文明实践站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默默努力。
2020年,香山街道四王府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居民议事厅”广泛征集居民的需求和建议。比如,关于路灯安装路段、位置、数量,整合绘制成社区路灯信息图,将居民申请诉求和解决方案反馈至街道。“通过主动与居民沟通,根据现场条件和居民需求制定方案,大家对工作更加支持。”香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关彦萍说。
蔬菜直通车开进香山街道四王府社区方便居民生活(2020年4月摄)。 新华社发(杨海纯摄)
居住条件和公共环境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了归属感、自豪感,希望为社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北漂”多年的吕游在社区找到了免费的学习平台,也有了被需要的成就感。他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骨干成员。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体力量。在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兴政西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居民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激发了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用服务换服务”的创新思路,培养人们坚持志愿服务的习惯。基层文明实践站成为社区居民快乐生活、凝聚力量的平台。
居民在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活动室下棋(8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20个积分,换一次剪发。可以攒上几次,跟理发店商量换一个烫发。”退休居民贾雯说。打开手机,在“志愿北京”注册成为志愿者,就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由社区记录服务时长,每小时记1个积分。街道与家政公司合作,辖区内的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后,可以积分兑换擦玻璃、清洗油烟机、修脚等不同内容的服务。
“比比谁的积分更多”成了社区居民茶余饭后、出门遛弯时候爱聊的话题。“养成了习惯,大家将志愿服务当成社交活动的一部分。”贾雯说,在志愿活动的吸引下,越来越多以前不爱动的退休同志走出家门,为社区做贡献,自己也感到充实、幸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区值守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兴政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刘炜说,由于之前积累了志愿服务的好口碑,简单动员后,大批居民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粗略统计,今年有20%的居民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如果说以前的社区工作是一个个专项服务,基层文明实践站的工作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刘炜深有体会地说,比如社区长期开展的计生、老龄等基层服务,以前由一个干部专人负责,一个人面对社区上千户居民,名字也记不全。现在通过调整工作机制,每个社工对接几栋楼,负责楼内居民的各项服务需求。社工和百余户居民彼此认识,对居民家庭情况、困难需求了如指掌。
市民在北京市昌平区龙泽社区内的休闲步道锻炼身体(8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郭颖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搭建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平台。“过去是在服务大厅等居民上门寻求服务,现在是主动送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两年来,全国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工作(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2019年4月12日,北京市在延庆区试点基础上坚持调研先行、制度导行、合力推行,在全市全面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北京成立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962个文明实践站,基本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覆盖。
2019年9月以来,北京各区普遍实现了在融媒体APP上加载文明实践和政务服务项目,建立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库,统筹线上线下,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团队接单、群众评单”的正循环。
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0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形成了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体制。
随着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群体在社区越来越活跃,基层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了。从美食节到摄影比赛、书法展示、宣讲展演,社区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活动体系。面对面、键对键、心贴心地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相关新闻: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在大城市乘风破浪的底气——“95后”农民工苏州落户记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记者观察:“留得住”,还要“过得好”——一纸户籍里的“民生温度”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记者观察:这套“组合拳”,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特写:打官司不再难——基层法院亲历立案登记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铜墙铁壁”是怎样炼成的?——小村战“疫”折射基层治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