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2017-08-28 -
刘云山: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30日会见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报告团成员和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表示亲切问候,对学习宣传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提出要求。
2017-08-30 -
刘奇葆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
刘奇葆强调,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创业史,不仅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绿色财富,而且创造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2017-08-03
滚动播报
-
“只要人不倒 塞罕坝就不会倒”—— 塞罕坝机械林场报告会在河北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报告会结束后,坐在记者身后的两名参会人员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塞罕坝的三代职工都能做出令人敬佩的成绩,我们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更得学习这种艰苦创业、久久为功的精神,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新华社 2017-08-31 -
新华社评论员:以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历经风雨不易其志,饱受磨难不改其心,肩负起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创造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非凡业绩。
2017-08-28 -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
三代人,55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相当于为每3个中国人种下一棵树,创造出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2017-08-03 -
塞罕坝上“寂寞”逼出来的画家
在森林深处,建一座房子,吟诗、作画、养花、剪纸……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想必会令无数人神往。
新华社 2017-08-10 -
塞罕坝的蓝色梦想和愿景
相对于全国2亿多公顷的森林面积,塞罕坝的112万亩人工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在中国沙化荒漠化分布图上,地处风沙前沿的这片绿色,却显得弥足珍贵。
北京青年报 2017-08-06 -
【塞罕坝人物志】刘海莹:绿水青山展抱负
谦逊平和,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大学毕业担任基层林场技术员,到成长为塞罕坝林业事业发展的领军人,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坚定。
河北新闻网 2017-08-06 -
塞罕坝精神: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
从“一棵松”到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塞罕坝每棵树都用年轮记载着这些务林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讲述的造林传奇。
2017-08-05 -
守卫塞罕坝的灵魂
从茫茫荒原到松涛百万顷,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慨塞罕坝的变化之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都是半个多世纪的点点小变化汇聚而成的。
光明日报 2017-08-05 -
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塞罕坝,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从荒漠变绿洲。他们——塞罕坝人,用激情和生命,浇筑了京城绿色屏障……
2017-08-04 -
好一个大“林子”——河北塞罕坝55年发展历程速写
同一片“林子”,同一汪绿色,同一个家园。人与树的关系图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轨迹,中国人环境意识与生态理念的升华历程,在塞罕坝这片“林子”里,彰显得动人而清晰。
2017-08-04 -
续写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历史见证了塞罕坝人的奋斗与传奇,也终将记录下我们这代人的信念与辉煌。
2017-08-04 -
心怀使命筑造“绿色长城”——弘扬塞罕坝精神系列谈之一
塞罕坝的意义,就在于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威胁人类生存的不毛之地,创造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2017-08-04 -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林海苍翠连绵,松树咬定青山,绿草如茵铺展,野花芬芳斗艳……盛夏酷暑时节,我们从北京驱车向北400多公里,来到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心,顿时静了、醉了。
2017-08-04 -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启示录
今天,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百万亩人工林海,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受到视觉和心灵的强烈震撼。塞罕坝展览馆里一幅幅半个多世纪前生态极度恶化景象的照片,与现今美丽高岭上壮美的绿色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让人感叹生态修复的奇迹,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发展理念的深刻思考。
2017-08-03 -
一次塞罕坝行 一生塞罕坝情
“空气、水、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绿水青山是人类的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它本身就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绿水青山不仅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从这个高度看,塞罕坝绿色发展的历程,堪称是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2017-08-03 -
情愿是一棵树——致敬塞罕坝造林人
都说那金山银山 最珍贵绿水青山 忆往昔战酷暑斗严寒 让我筋骨壮 看如今抗风沙蓄水源 惠泽千千万 记住塞罕坝上 你的顽强你的忠诚 天高气爽 拱卫我锦绣中华好家园 忘不了那些忧伤 忘不了那无悔青春 情愿是一棵树 情愿守护这孤独 是你给我勇气 是你圆我梦想
2017-08-03 -
当好生态环境的“保洁员”
遏止破坏和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不容易,修复被损坏的生态环境更难,补上生态文明意识的缺位则难上加难。正因为这样,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2017-08-03 -
【塞罕坝人物志】王尚海:塞罕坝上“一棵松”
在塞罕坝人心中,最早让落叶松在塞罕坝大面积扎根的“老书记”王尚海,就是一棵挺拔的青松。虽然他已经离世近28年了,但作为塞罕坝上一面不倒的旗帜,王尚海的精神已深深植根于这片美丽高岭。
2017-08-03 -
【塞罕坝人物志】张启恩:坚韧的“特号锅炉”
“天当房,地当床,草滩窝子做工房。”白天一身泥,晚上一身霜,披星戴月搞生产,经常住在地窨子里。吃不上蔬菜,就以盐水泡麦粒下饭。坝上的生活很艰苦,但张启恩并不在乎,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植树造林的事业中。
2017-08-03 -
【塞罕坝人物志】陈彦娴:“六女上坝”谱壮歌
“我们刚到坝上时,满目荒凉,坝上是‘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如今,坝上已成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创业者的战场’。”陈彦娴说,现在美丽的塞罕坝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凝结而成的。
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