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六十年光荣岁月,六十年沧桑巨变。在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新华网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专栏《共和国的足迹》,以图文互动的形式,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再现一个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

2009年:共克时艰
  2009年3月4日,胡锦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预备会议上指出:今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切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细内容>>
 
2008年:百年梦圆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百年的期盼。 详细内容>>
 
2007年:高举旗帜继续前进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详细内容>>
 
2006年: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详细内容>>
 
2006年:天路
  2006年7月1日,一条将祖国温暖送到高原边疆的“天路”--青藏铁路,终于全线通车了。国外媒体评价青藏铁路“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促进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详细内容>>
 
2005年:废除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详细内容>>
 
2005年:神舟飞天
  2005年10月,我国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 详细内容>>
 
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振兴战略的各项方针政策,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 详细内容>>
 
2003年: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详细内容>>
 
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使我国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发展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详细内容>>
 
2000年: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他指出,七十多年来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详细内容>>
 
1999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承包制、股份制等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详细内容>>
 
1998年:众志成城战洪魔
  1998年夏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和北方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突然袭击了三江地区的广大平原、村镇和城市,严重威胁着流域内工业、农业、能源基地和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灾人口达二亿多人。 详细内容>>
 
1994年: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94年9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全面部署。 详细内容>>
 
1993年: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谈。双方就关于海峡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两会会务及两岸科技、文化交流合作等具体问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文件。 详细内容>>
 
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10月,在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 详细内容>>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再次视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详细内容>>
 
1991年:扶贫攻坚
  1991年3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八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使贫困地区的多数农户有稳定的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 详细内容>>
 
1990年:浦东开发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中央决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开发。浦东是指黄浦江以东、长江口西南、川杨河以北紧邻上海外滩的一块三角形地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这是一片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土地。 详细内容>>
 
1988年:海南建省
  1988年4月26日,备受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海南岛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详细内容>>
 
1987年:准确的历史定位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准确定位了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详细内容>>
 
1986年:“八六三计划”
  1986年3月3日,一份题为《关于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上报到中共中央,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被称为“八六三计划”。 详细内容>>
 
1985年:百万大裁军
  1985年,中央军委作出的百万大裁军决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贯彻落实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而采取的一项重大行动,也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要贡献。 详细内容>>
 
1984年:经济理论的新突破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现了我们党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详细内容>>
 
1983年:统一大业的伟大构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从而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道路。 详细内容>>
 
1982年:开创新局面的纲领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为我国制定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
详细内容>>
 
1981年: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81年6月,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详细内容>>
 
1980年:计划生育好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即著名的“9•25”公开信,这封公开信不仅对广大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而且对全社会、对我国整个计划生育工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内容>>
 
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
  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以创办经济特区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 详细内容>>
 
1978年:伟大的转折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不平凡的-年,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详细内容>>
 
1978年: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有6000人出席,群贤毕至,人才荟萃,是我国科学史上的空前盛会。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表彰了826个先进集体、1192名先进科技工作者。 详细内容>>
 
1977年:重启高考之门
  1977年8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重启关闭10年之久高考之门的序幕,就在这次会议上拉开了。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许多人的命运改变了。1978年春天,27.3万名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意气风发地踏进了大学校园。 详细内容>>
 
1975年:大刀阔斧的整顿
  1975年年初,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前后,由于周恩来病情加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相继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等职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详细内容>>
 
1974年: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位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不断挖出陶质碎片和陶质的人的肢体以及马匹躯体。后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揭开了埋藏于地下2200多年的秦俑宝藏。 详细内容>>
 
1973年:攻克杂交水稻难关
  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详细内容>>
 
1973年:环境保护开始起步
  1973年8月5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区市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工厂代表、科学界人士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在讨论交流中充分反映出我国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突出问题,如大连湾、胶州湾、广州等地海湾的污染非常严重。 详细内容>>
 
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欢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热烈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详细内容>>
 
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 详细内容>>
 
1970年:万里长江第一坝
  驯服长江洪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一个梦想。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为“平水患、兴水利”,在《建国方略》中曾经有过开发三峡地区水力资源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治理长江的汇报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先修三峡工程,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一次实战演练。 详细内容>>
 
Copyright © 2000 - 2009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